桄榔:别名南椰,为棕榈目、棕榈科、桄榔属、棕榈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中南半岛及东南亚一带,我国分布于云南、广西、海南等地。野生于石山沟谷或土山中下部。1845年命名。与东南亚的砂糖椰子形态十分相似,除产糖能力差外,其他经济价值十分接近。形态区别上,砂糖椰子的羽片呈4-5列排列,指向不同方向,羽片也较宽。
花序的汁液可制糖、酿酒。树干髓心含淀粉,可供食用。幼嫩的种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饯。需要注意的是,其果肉汁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,取种时必须要小心。幼嫩的茎尖可作蔬菜食用。叶鞘纤维强韧耐湿耐腐,可制绳缆。
小型乔木,株高5-12m,茎较粗壮,直径15-30cm。茎上有疏离的环状叶痕。叶簇生于茎顶,长5-6m或更长,羽状全裂,羽片呈2列排列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基部两侧常有不均等的耳垂,顶端呈不整齐的啮蚀状齿或2裂,上面绿色,背面苍白色。叶鞘具黑色强壮的网状纤维和针刺状纤维。
偏阴性植物,喜湿润环境,对土壤要求不高,在酸性土、钙质土上均能生长发育,尤其在灌木林中种植为最好。能在短期-5℃低温下过冬。在街道、广场、风景区、庭院作为观赏植物种植的,根部要留有足够宽的草坪或裸地,不宜以水泥地面全封闭,以方便水肥管理。在石山地区种植的,树龄达到5-6年后,其髓心已富含淀粉,可根据加工企业生产需要进行分期分批砍伐采收。
果实成熟不一致,每年从夏到冬均有成熟,果穗有果实数百颗,每颗有种子1-2粒,核果球形或椭圆形。果实成熟时果皮蜡质,暗红色,剖开果实见种子呈暗褐色,此时可采种。种子处理方法有2种:1.将果实堆沤数日,待果皮腐烂后置水中搅拌,洗净种子;2.将果实摊放于通风处,当果皮干缩开裂后剥出种子。种子洗净后,忌脱水,不宜曝晒,可置湿沙床中或地沟上催芽。发芽需气温20℃以上,故要求在2-3月份气温稳定回升后盖膜进行。
花期6月,果实约在开花后2-3年时间成熟。花序腋生,从上部往下部抽生几个花序,当最下部的花序的果实成熟时,植株即死亡。花序梗粗壮,下弯,分枝多,佛焰苞多个,螺旋状排列于花序梗上。雄花大,花萼、花瓣各3片,雄蕊多达100枚以上。雌花花萼及花瓣各3片,花后膨大。果实近球形,具三棱,顶端凹陷,灰褐色。种子3颗,黑色,卵状三棱形,悬胚乳均匀,胚背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