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精草:别名珍珠草_连萼谷精草,为禾本目、谷精草科、谷精草属、禾本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我国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省区。野生于稻田、水边、池沼、溪沟等潮湿处。1867年命名。全草偶尔入药,可祛风散热、明目退翳,用于缓解风热目赤、肿痛羞明、眼生翳膜、风热头痛等症状。
具大量须根,着生于水底淤泥中,因得以谷田之余气,故而得名“谷精草”。花茎纤细,头状花序成熟后可作干花,是微型插花的良好素材,也可做地栽及林下观赏,观花穗及果穗。
草本植物。叶线形,丛生,半透明,具横格。花葶多数,扭转,具4-5棱。鞘状苞片长3-5cm,口部斜裂。外观与南投谷精草相似,但后者总花托有密毛易于区别,又以雌萼有龙骨状突起,花药较大区别于尼泊尔谷精草和老谷精草。
喜温暖、潮湿,忌干旱、严寒。宜选择水田或低湿地栽培。育苗时选排灌方便的水田,因种子很小,要求床面要整平整细,播种时将种子与椰糠或锯末按1:50的比例混合后播,均匀撒播于苗床上即可,以夏季高温季节播种较好。播种后浇水,并保持畦面湿润,要及时搭好活动防雨棚,每次下雨前应把棚盖盖上,以防种子被雨水冲掉,雨后及时揭棚,约1个月齐苗后追肥,以提苗。继续培育3-4个月即可移栽,选阴天出圃定植于大田。
秋季采收成熟花葶,晒干,搓碎后收集种子待播。春季,每公顷田或地用种子15kg左右,均匀撒播,播种时放于田水,发芽出苗后灌浅水养护。栽培主要采集野生种子,9-10月为果熟期,种子成熟时果序显灰黑色斑块,果梗干黄并扭转,种子显橘红色时采收,不宜太早,太早种子尚未成熟没有发芽力,太晚采收,也会降低种子发芽率。
花果期7-12月。花序熟时近球形,禾秆色。总苞片倒卵形至近圆形,禾秆色,下半部较硬,上半部纸质,不反折,无毛或边缘有少数毛,下部的毛较长。苞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,背面上部及顶端有白短毛。雄花花萼佛焰苞状,外侧裂开,3浅裂。花冠裂片3,近锥形,几等大。雌花萼合生,外侧开裂,顶端3浅裂,果成熟时毛易落,内面常有长柔毛。子房3室,花柱分枝3,短于花柱。种子矩圆状,表面具横格及T字形突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