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黑松:别名南欧黑松,为松杉目、松科、松属、松柏系列植物,原产于欧洲中部和南部,当地具代表性的本土树种,野生于海拔250-1800m亚热带、温带地区。世界多地有引种栽培。1785年命名。在欧洲群生密集的黑松林地,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,保护了生态环境。。
多作为建材、家具和园林树种,还是圣诞树的主要树种。经得起霜冻、抗风、喜光,且耐烟尘,抗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力强于落叶阔叶树种,可作为防护林和行道树种。也可广泛种植在温度较低、半干燥地区,用以防风固沙。
大型乔木,原生地株高可达50m。树皮灰黑色,2年生枝上针叶基部的鳞叶逐渐脱落。芽褐色,卵形或矩圆状卵形,有树脂。针叶2针1束,刚硬,深绿色。树脂道3-6个,中生。其变种南欧黑松针叶少扭曲,较细,淡绿色,球果种鳞之鳞盾隆起部分较欧洲黑松钝。雄球果簇生于新生枝条基部,为圆桶状,无托,金黄色,坐落在侧膜胎座上,被鳞片,内含大量花粉。雌球果圆柱形、较小、紫红色、无托。
可在干旱、强光、沙壤上生长。可耐-30℃低温,在-5℃时仍可进行光合作用,在-19℃时仍可测到呼吸作用。除过在极冷、极热和极旱的地区外,松能耐寒、抗风、冰和雪压。可在贫瘠、钙质、沙质、或纯石灰岩土壤上生长,但仍需要深厚土层。
播种:秋季或春季播种,播种深度13-19mm。可在装有泥炭土、珍珠岩及少量肥料的容器中进行育苗。嫁接法也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。针叶束可以生根,但只有从5年生的幼树上所采集的1年生针叶束可以形成愈伤组织或生根。腹接法是针叶树种常用的嫁接方法,但也可以采用劈接法和镶接法。嫁接砧木必须健壮。
雌雄同株。每年的5-6月散粉。雌球果接受花粉只有3天。花粉散出后,几周内雄球果变枯并凋谢。雌球果接受花粉后,鳞片关闭,进行发育。受精发生在授粉13个月后的春季或夏季初。球果颜色开始变绿,并在5月到成熟期间迅速膨大。翌年夏天未成熟的球果质地坚硬、表皮粗糙、木质化、呈黄绿色,在9-11月,颜色从黄褐色到成熟期变成暗褐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