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药槟榔:别名三雄芯槟榔,为棕榈目、棕榈科、槟榔属、棕榈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(台湾、广东、福建、云南)、印度、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等亚洲热带地区。1826年命名。最适宜于热带、南亚热带地区的庭院、公园作绿化美化栽培。其他地区可作盆栽,置于阳台、平台上莳养,开花挂果后,置于室内装饰和观赏。
热带绿阴树种,茎干挺拔强健,枝叶常年青翠,形若翠竹,耐阴性强,挂果期长,既有南国热带风情的优美叶态,又有橙黄、赭红、累累果实的内在情调,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观叶、观花、观果植物。
茎丛生,株高3-5m,胸径2.5-5cm,具明显的环状叶痕。叶羽状全裂,长1m或更长,约17对羽片,顶端1对合生,羽形叶片长35-60cm或更长,具2-6条肋脉,下部和中部的羽片披针形,镰刀状渐尖,上部及顶端羽片较短而稍钝,具齿裂。佛焰苞1个,革质,压扁,光滑,长30cm或更长,开花后脱落。
性喜温暖、湿润、背风、半荫。基质要求硫松、肥沃、富含有机质、通透性好的砂质土壤。适温25-32℃。盛夏季不能强光直射,会灼伤叶片。春秋冬三季,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,夏季转人湿润的树阴下,或者放在其他半荫蔽的地方,精心进行水肥管理。冬季将植株置于南向玻璃窗内,室温控制在15-20℃,使之缓慢生长,以利装饰室内或置于客房观赏。
播种、分株。4-5年母株周围便会萌发蘖芽,这些蘖芽1年后,基部能长出生活根。此时可分株,宜在植株生长旺盛的4-6月进行。植株分切栽培后,能迅速生根萌发新芽,只要操作得法,精心栽培,精心管理,植株比原来生长更好。分株苗的栽培,小苗用小盆,2-3m以上的大株,要用特大号瓷质陶盆,栽培时,可用培养土,栽好后第一次把水浇透,以后每天多次向叶片进行雾状喷水,这样既能减少水分蒸发,又能滋润盆土,促进分株苗尽快成活。
果期8-9月。花序和花与槟榔相似,但雄花更小,只有3枚雄蕊。果实比槟榔小,卵状纺锤形,顶端变狭,具小乳头状突起,果熟时由黄色变为深红色。种子椭圆形至倒卵球形,胚乳嚼烂状,几无涩味,胚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