桫椤:别名树蕨_蛇木_台湾桫椤,为桫椤目、桫椤科、桫椤属、蕨类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包括中国(南部热带地区)、日本(南部热带群岛)、越南、柬埔寨、泰国、缅甸、孟加拉国、锡金、不丹、尼泊尔和印度。野生于海拔260-1600m的山地溪傍或疏林中。1970年命名。约1.8亿年前,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,是恐龙的主要食物,与恐龙一样,同属“爬行动物”时代的两大标志,有“活化石”之称。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。。
如大树一般的木本蕨类植物十分罕见,有“蕨类植物之王”美誉,堪称国宝,被许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。树形美观,树冠犹如巨伞,虽历经沧桑,依然茎苍叶秀,高大挺拔,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,园艺观赏价值极高。
茎干高可达6m以上,茎直立,中空,似笔筒,直径10-20cm。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。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,鳞片暗棕色,有光泽,狭披针形,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。叶柄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。叶片大,长矩圆形,三回羽状深裂,羽片17-20对,互生,基部一对缩短。叶纸质,干后绿色。羽轴、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,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。
半荫性树种,喜温暖潮湿气候。生存温度5-35℃。可地栽,也可盆栽或桶栽,但相对湿度要大。该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,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,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。喜酸性土壤。
孢子囊群孢生于侧脉分叉处,靠近中脉,有隔丝,囊托突起,囊群盖球形,膜质。孢子成熟期,选择阴天气候,在母树上将侧枝上两侧的小叶片剪下,晾晒干叶片,孢子与叶片分离,再将叶片和孢子装入筛内筛取孢子粒和黑黄色粉沫,将黑黄色粉沫和孢子粒一并收存备用。地面温度在10℃以上时播种,20-25℃是最佳播种期。采用人工撒播,撒播时尽量放低,不要撒播得太高、太快、太重而影响孢子粒生长发育。
不会开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