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刺猪笼草:别名梨形猪笼草,为石竹目、猪笼草科、猪笼草属、猪笼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和占碑省特有物种,分布于巴里桑山区海拔1500-2600m的许多山峰上的灌木丛中。1918年首次发现。是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中的易危物种。捕虫笼既可作为陷阱捕捉猎物,又可以笼内壁黏住过往的飞虫。这些黏稠的消化液还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,使得猎物无法爬出。
热带食虫藤本植物。拥有独特圆筒形的营养汲取器官:捕虫笼,因其上位笼完全无唇,也不存在唇肋唇齿等结构,所以得名。会产生黏度极高的消化液,将捕虫笼倾斜,溢出的消化液会拉丝,甚至拉至几米长都不会断。
茎可长达5,呈圆柱形至三棱柱形。叶片革质无柄,呈披针形至匙形。笼蔓可长达15cm,偶尔形成笼蔓圈。捕虫笼为黄绿色。地面笼和下位笼下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为漏斗形,上部为卵形,很少出现。上位笼较大,与疑惑猪笼草成熟上位笼的笼壁类似,上半部分广口,下三分之二为管状至漏斗状。翼退化为隆起。笼口为圆形且水平,末端和基本略微拉长。上位笼的内表面全部覆满腺体,无蜡质区。
上位笼常会暴雨时倾倒,流失部分消化液。等雨停后,捕虫笼会立刻恢复到原来的位置。无刺猪笼草的捕虫笼捕捉的大部分为飞行类昆虫,如长角亚目和短角亚目。但其中不包括与之共生的生物。有学者认为,无刺猪笼草的笼盖分泌的蜜液含有麻醉类物质,使得取食的昆虫迷失方向后落入捕虫笼中。
总状花序。小花梗具小苞片,萼片为椭圆形至披针形。植株发育中的部分,如发育中的捕虫笼,覆盖着茂密的毛被,但易脱落。植株成熟的部分几乎无毛。但例外的是,在雌蕊和花序上一些其他的部分覆盖着不易脱落的毛被。大部分植株上的茎、花序和笼蔓都为特殊的紫红色。叶片为绿色,中脉常为红色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