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甸山楂:别名,为蔷薇目、蔷薇科、山楂属、蔷薇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云南香格里拉、维西、德钦和福贡等地。野生于海拔2500-3500m的山溪边杂木林或灌木丛中。1917年命名。与辽宁山楂、滇西山楂形态相似。其果实可入药,具有消食化积、活血散瘀的功效,具有一定经济效益。
春季花色艳丽,秋季果实繁盛、红艳无比,极具景观价值,是亚高山地区退化林地人工植被恢复中的先锋造林和景观树种。因其枝干带刺还可用作生物绿篱树种。其落叶分解速度快,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。
灌木或小乔木,株高可达6m。小枝圆柱形,无毛或近于无毛,光亮紫褐色,疏生长圆形浅色皮孔;冬芽肥厚,卵形,先端圆钝或急尖,紫褐色,无毛。叶片宽卵形,先端圆钝,基部圆形至宽楔形,边缘有细锐重锯齿,齿尖有腺,通常具3-4对浅裂片,稀基部1对分裂较深,上面近于无毛,下面疏生柔毛,沿叶脉较密。托叶膜质,卵状披针形,边缘有腺齿,无毛。
喜光、但也稍耐荫闭,喜湿润环境但也耐旱,抗污染能力强,耐酸性土壤,对环境适应范围较广。
种子8-9月刚转红时采种,采收后堆放沤制,10天左右待果肉腐烂变软,揉搓后用水淘去除果肉和杂质,洗净即得种子。用80℃热水浸种,冷却后再浸泡48h。白天捞出种子放在阳光下曝晒,夜晚收回并浸泡在冷水中,次日白天再晒。如此反复10次即10天左右,70-80%的种壳开裂时,即可进行沙藏处理。播种可4-5月,处理好的种子采用条播法。
花期5月,果期9月。伞房花序直径3-4cm,具多花,密集。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或近于无毛。苞片膜质,线状披针形,边缘有腺齿,无毛,早落。萼筒钟状,外面无毛。萼片三角卵形,比萼筒短约一半,先端钝,全缘,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顶端微有柔毛。花瓣宽倒卵形,白色。雄蕊20,比花瓣稍长。花柱2-3,稀1,基部无毛。果实椭圆形,红色。萼片宿存,反折。小核1-3,两侧有凹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