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白腹蓝鹟(6)

    白腹蓝鹟_白腹蓝翁_白腹蓝姬鹟
  • 白腹蓝鹟:别名白腹蓝翁_白腹蓝姬鹟,为雀形目、鹟科、双色姬鹟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中国、日本、文莱、柬埔寨、印尼、朝鲜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菲律宾、俄罗斯联邦(东亚区)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越南。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阔叶林和混交林中,尤以林缘和较陡的溪流沿岸以及附近有陡岩或坎坡的森林地区常见。繁殖于东北亚,冬季南迁至中国、马来半岛、马来西亚岛、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。1829年命名,无亚种。

    雄鸟常站在河谷和溪流附近高树上常时间的鸣叫,最晚迟至日落以后还能听到叫声,清脆婉转,悦耳动听,为一连串的哨声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鹟科
    生存环境:丛林
    颜色分类:白色_蓝色
    性情分类:鸣禽
    最大体型:17cm
    迁徙类型:候鸟
    寿命年限:12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昆虫

  • 白腹蓝鹟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14-17cm。雄鸟头顶钴蓝色或钴青蓝色,其余上体紫蓝色或青蓝色,两翅和尾黑褐色,羽缘颜色同背,外侧尾羽基部白色。头侧、颏、喉、胸黑色,其余下体白色。雌鸟上体橄榄褐色,腰沾锈色,眼圈白色。颏、喉污白色,胸灰褐色,胸以下白色。虹膜暗褐色或黑褐色,嘴黑褐色,脚黑色。

  • 白腹蓝鹟生活习性 >

    单独或成对活动,鸣唱时雌鸟常躲藏在附近林下灌丛中,极为隐匿,听到雄鸟的鸣唱,有时飞来落于雄鸟附近的小树枝头,并发出与雄鸟音调相同的鸣唱,但声音低微。雄鸟听到雌鸟回应后则不断点头、翘尾,然后飞向雌鸟,伏在雌鸟背上交尾,交尾时间极为短促,然后雌鸟飞走,雄鸟紧紧地追逐。彼此飞翔于丛林中,飞行迅速,但不远飞。

  • 白腹蓝鹟饲养方法 >

    所吃食物主要有鳞翅目幼虫、叩头虫、金花虫、象鼻虫、金龟子、蚕蛾科幼虫、石蛾科幼虫、浮游、石蝇科成虫、蛱蝶幼虫、沫蝉幼虫、伪尺蠖幼虫、夜蛾科幼虫、步行虫、蜘蛛、大蚊科成虫、蝗虫等。

  • 白腹蓝鹟雌雄分辨 >

    雌鸟上体橄榄褐色,头侧和颈侧沾灰,腰和尾上覆羽锈褐色,尾亦为锈褐色,翅上覆羽黑褐色,羽缘橄榄褐色,飞羽黑褐色,外翈羽缘浅锈褐色。颏、喉污白色,胸和两胁淡灰褐色或灰色,腹和尾下覆羽白色。

  • 白腹蓝鹟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5-7月,最早在5月初即有个体开始营巢,多在5月中下旬。巢呈杯状,全由苔藓构成,内垫有少许的植物纤维、细根、兽毛和鸟羽。筑巢后即开始产卵,每窝产卵3-5枚,卵白色或乳白色,部分钝端有一圈不明显的褐色斑。卵为椭圆形和长椭圆形,重1.2-2.8克。孵卵由雌鸟承担,雄鸟站在巢附近的高枝上警戒,如有危险物侵入,则不停鸣叫,孵化期11-13天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baifulanweng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中国寿带鸟

      中国寿带鸟


      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4-5倍,形似绶带,故得名。体态美丽,雄鸟有着长长的两条中央尾羽,有两种色形,到了老年,全身羽毛变为白色,变得更加美丽。它拖着白色的长尾,飞翔于林间,又被称为一枝花。

    • 印度寿带鸟

      印度寿带鸟


      常从栖息的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昆虫,偶尔亦降落到地上,落地时长尾高举。鸣声高吭、洪亮,鸣叫时羽冠耸立。繁殖为一夫一妻制,领地性很强,雄鸟占区筑巢时非常不容忍入侵者。

    • 非洲寿带鸟

      非洲寿带鸟


      羽毛极为美丽且非常多变,从红褐色到白色,有五种颜色可识别。长长的中央尾羽飘逸而高贵。但它是很吵闹的鸟,声音中还带有严厉的责骂或是吵架声调。在栖息地可快速地飞行,匆忙或通过悬停飞行来捕猎。

    • 红尾水鸲

      红尾水鸲


      雄鸟羽色鲜艳,特点十足,通体暗灰蓝色,翅黑褐色,尾羽和尾的上、下覆羽均栗红色,对比十分鲜明。当有人干扰时,则紧贴水面沿河飞行。常边飞边发出“吱-吱”的鸣叫声,声音单调清脆。

    • 文须雀

      文须雀


      上体棕黄色,翅黑色具白色翅斑,外侧尾羽白色。雄鸟头灰色,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,形成一粗著的黑斑,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。尤其喜欢在靠近水面的芦苇下部活动,并不时发出吱、吱、吱的叫声,是容易听见叫声而难以见到鸟。

    • 棕面莺

      棕面莺


      我国较为常见的留鸟。其色彩亮丽,很有特色。频繁在树枝间飞来飞去,多在空中飞翔捕食。繁殖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,其他季节亦成群,有时也和其他种类的小鸟混群。鸣声单独清脆,声似“铃-铃-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