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白头鹎(6)

    白头鹎_白头翁_白头壳仔
  • 白头鹎:别名白头翁_白头壳仔,为雀形目、鹎科、鹎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包括中国、台湾、日本、朝鲜、韩国、老挝、泰国、越南,台湾,我过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多地区。多栖息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,也见于针叶林里。1789年命名,共4个亚种。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,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。

    白头翁和麻雀、绿绣眼合称城市三宝,常成群出现在城市、校园、公园、庭院、道路旁高高的电线与树上。因后头部的枕羽洁白,所以又得名白头翁。善鸣叫,鸣声婉转多变。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,是农林益鸟之一,值得保护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雀形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绿色
    性情分类:鸣禽
    最大体型:22cm
    迁徙类型:候鸟
    寿命年限:15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杂食

  • 白头鹎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17-22cm,额至头顶黑色,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,形成一白色枕环,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,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,形成一白色枕环。耳羽后部有一白斑,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,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。虹膜褐色,嘴黑色,脚亦为黑色。幼鸟头灰褐色,背橄榄色,胸部浅灰褐色,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。

  • 白头鹎生活习性 >

    性活泼,不甚畏人。性活泼,结群于果树上活动。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。常呈3-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,冬季有时亦集成20-30多只的大群。白头鹎喜欢将巢筑在相思树或榕树上,在都市中常见以枯草或芒草穗筑碗形巢于阳台花木、树丛盆栽之中。

  • 白头鹎饲养方法 >

    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,粪便多而稀软,喜欢水浴,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,下边有托粪板,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。可自制竹笼,圆型,直径26cm,高30cm,或方形,26×26×30cm。在北方,亦可用点颏笼饲养。饲料可用粉料做为常备饲料,比如把玉米面、花生米粉、熟鸡蛋黄按5:2:3的比例混匀喂给,或绿豆面、玉米面、熟蛋黄、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:2:2:1配合。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。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。

  • 白头鹎雌雄分辨 >

  • 白头鹎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4-8月。营巢于灌木或阔叶树上、竹林和针叶树上。巢距地高1.5-7m,呈深杯状或碗状,由枯草茎、草叶、细树、芦苇、茅草、树叶、花序、竹叶等材料构成。每窝产卵3-5枚,通常4枚。卵粉红色、被有紫色斑点,也见有呈白色而布以赭色、深灰色斑点或白色而布以赭紫色斑点的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baitoubei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黑眼鹎


      利比里亚国鸟,中小型鸣禽,雄鸟及雌鸟的羽毛颜色相似,头部深色,冠尖而呈深色,两颊黑色,上体大部份呈灰褐色,上背部和胸部褐色,下身呈白褐色。它是起的最早的歌手之一,从黎明开始,要持续近两个小时在花园里鸣唱。

    • 红耳鹎


      额至头顶黑色,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,羽色艳丽、善于鸣叫、食性杂、易于饲养。因可作笼养鸟,而常遭捕猎,种群数量已明显下降,野外成百只的大群已很难见到。

    • 白颊鹎


      巴林国鸟,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橄榄褐色鹎属鸟类。喙形较细尖,先端微下弯,褐色的冠羽形长而向前弯曲。翅短圆,尾细长,方尾。性较驯善,亦爱鸣叫,叫声似黑喉红臀鹎。特点十分鲜明,不易与任何其他的鹎混淆。

    • 黄臀鹎


      外形及大小与红耳鹎相似,善鸣叫,鸣声清脆洪亮。通常3-5只一群,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,有时亦见与白喉红臀鹎、红耳鹎混群。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,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,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。

    • 领雀嘴鹎


      我国特有中小型鸟类,是山区常见鸟类之一。该鸟羽色艳丽,嘴短而粗厚呈黄色,可作为笼养观赏鸟人工饲养,但是只能饲养人工繁育品种,禁止饲养野生个体。鸣声婉转悦耳,其声为Pa-De-Pa-De。

    • 红尾伯劳


      繁殖期间则常站在小树顶端仰首翘尾地高声鸣唱,鸣声粗犷、响亮、激昂有力,有时边鸣唱边突然飞向树顶上空,快速地扇动翅膀原地飞翔一阵后又落入枝头继续鸣唱,见到人后立刻往下飞入茂密的枝叶丛中或灌丛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