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北椋鸟(6)

    北椋鸟_小椋鸟_燕八哥
  • 北椋鸟:别名小椋鸟_燕八哥,为雀形目、椋鸟科、椋鸟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中国(东部、中部、南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)、柬埔寨、印度、印尼、日本、朝鲜半岛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蒙古、缅甸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越南。野生于海拔500-800m的低山丘陵、平原、草甸、阔叶林。1776年命名。

    性喜成群,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,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。常在草甸、河谷、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,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、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。叫声变化多段,善模仿,多为典型的椋鸟沙哑哨音及嘶叫声。

  • 科目分类:椋鸟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绿色
    性情分类:鸣禽
    最大体型:18cm
    迁徙类型:候鸟
    寿命年限:12年
    适宜温度:22℃±8℃
    食物饲料:杂食

  • 北椋鸟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16-18cm,重45-60g。体型略小,背部闪辉紫色。两翼闪辉绿黑色并具醒目的白色翼斑。头及胸灰色,颈背具黑色斑块,腹部白色。与紫背椋鸟的区别在颈背斑块黑色且颈侧无栗色。雄鸟头顶至背灰色或暗灰褐色。初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金属绿黑色。尾上覆羽棕白色,喉、胸和两胁微缀有棕色而呈现棕白色。虹膜褐色,鸟喙近黑色,脚爪绿色。

  • 北椋鸟生活习性 >

    繁殖于外贝加尔至中国东北。冬季迁至东南亚,途径我国东南至华南及西南及海南岛。

  • 北椋鸟饲养方法 >

    主要以昆虫为食,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。昆虫主要有鳞翅目幼虫、螟蛾幼虫、蚂蚁、虻、胡蜂、蝗虫、叶甲、金龟子、象鼻虫等鳞翅目、鞘翅目、直翅目、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。秋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主。

  • 北椋鸟雌雄分辨 >

    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,上体烟灰色,无紫色光泽。颈背具褐色点斑,两翼及尾黑。上体枕部无黑色斑块,两翅亦缺少绿色光泽,体羽显得较暗淡。头顶浅褐灰色,上体呈土褐色,下体灰白色。亚成鸟浅褐,下体具褐色斑驳。

  • 北椋鸟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5-6月。营巢于阔叶树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,也在水泥电柱顶端空洞中和人工巢箱中营巢。通常成群到达繁殖地,巢呈碗状,主要由枯草茎、枯草叶、草根等材料构成,内垫有羽毛和细草茎。雌雄鸟共同筑巢,每窝产卵通常5-7枚,1天产1枚卵。卵为长卵圆形,翠绿色或鸭蛋绿色,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,有时雄鸟亦参与孵卵,孵化期12-13天。雏鸟晚成性,雌雄亲鸟共同育雏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beiliangniao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灰头椋鸟


      中小型椋鸟,与灰背椋鸟外形、羽色相似,但肩和翼覆羽白色,在翅上形成大型白斑,尾羽暗绿色而具白色端斑,嘴脚均呈蓝灰色。群鸟进食时发出吱吱的叫声。声音为高调的双音节叫声,单颤音、哨音及短而甜的鸣声。

    • 黑领椋鸟


      大型椋鸟,因颈部极为醒目宽阔的黑色领环而得名,领环后面还有一条窄的白环,特征极为醒目,野外很容易识别。白天活动,不时在空中飞翔,休息时和夜间多停栖于高大乔木上。作为宠物人工饲养,可学舌说话。

    • 丝光椋鸟


      雄鸟整个头和颈白色微缀有灰色,有时还沾有皮黄色。羽毛狭窄而尖长呈矛状,披散至上颈,悬垂于上胸。背灰色,颈基处较暗,往后逐渐变浅,到腰和尾上覆羽为淡灰色。

    • 欧洲八哥


      羽色闪亮美观,通人性,丛小养大还很依恋主人,很多鸟类爱好者将它作为宠物饲养。“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”之一,受灾地区,每年造成数亿美元的农业损失,并与当地鸟类竞争资源与筑巢空间,造成引进地原生鸟类物种减少。

    • 鹩哥


      体形较大的观赏鸟类,体羽漆黑,带蓝绿色金属光泽,头侧具桔黄色肉垂及肉裾。善鸣,叫声响亮清晰,是声音模仿能力最强的鸟类,可发出多种有旋律的音调,并能模仿其他鸟类鸣叫、甚至学会很多简单的人类语言。

    • 辉拟八哥


      八哥家族种比较另类的分支,该家族大多分布于北美洲和南美洲。羽衣颜色漆黑,闪烁着蓝色和紫色的光芒,尾很长,整体的感觉反而有些不像八哥,而更像喜鹊家族。虽然名字里面有八哥的字号,但是它学舌能力并不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