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布谷鸟(6)

    布谷鸟_喀咕_杜宇_郭公_获谷_大杜鹃_普通杜鹃_欧洲杜鹃
  • 布谷鸟:别名喀咕_杜宇_郭公_获谷_大杜鹃_普通杜鹃_欧洲杜鹃,为鹃形目、杜鹃科、杜鹃属鸟类,原产于欧洲、亚洲、非洲,栖息于开阔林地,特别在近水的地方。常晨间鸣叫,每分钟24-26次,连续鸣叫半小时方稍停息。平时仅听到鸣声,很少见到。飞行急速,循直线前进,在停落前,常滑翔一段距离。1758年命名,共4个亚种。主要为夏候鸟,部分旅鸟。春季于4-5月份迁来,9-10月份迁走。

    鸟类中的阴谋家,不折不扣的寄生鸟类。雄鸟上体纯暗灰色,两翅暗褐,翅缘白而杂以褐斑。有时晚上也鸣叫或边飞边鸣叫,叫声凄厉宏亮,很远便能听到它“布谷-布谷”的粗犷而单调的声音,每分钟可反复叫20次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鹃形
    生存环境:丛林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蓝色
    性情分类:陆禽
    最大体型:35cm
    迁徙类型:候鸟
    寿命年限:15年
    适宜温度:22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植物

  • 布谷鸟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26-35cm,重90-140g。羽色浅灰褐色,头顶、枕至后颈暗银灰色,背暗灰色,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,中央尾羽黑褐色,羽轴纹褐色,沿羽轴两侧缀白色细斑点,且多成对分布,末端具白色先端,两侧尾羽浅黑褐色,羽干两侧也具白色斑点,且白斑较大,内侧边缘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。两翅内侧覆羽暗灰色,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。虹膜黄色,嘴黑褐色,下嘴基部近黄色。脚棕黄色。

  • 布谷鸟生活习性 >

    性懦怯孤独,常隐伏在树叶间单独活动。飞行快速而有力,常循直线前进。飞行时两翅震动幅度较大,但无声响。

  • 布谷鸟饲养方法 >

    主要以松毛虫、舞毒蛾、松针枯叶蛾,以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。也吃蝗虫、步行甲、叩头虫、蜂等其它昆虫。食量大,对消除害虫起相当作用。

  • 布谷鸟雌雄分辨 >

    雌雄外形相似,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,胸呈棕色。幼鸟头顶、后颈、背及翅黑褐色,各羽均具白色端缘,形成鳞状斑,以头、颈、上背为细密,下背和两翅较疏阔。

  • 布谷鸟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间喜欢鸣叫,常站在乔木顶枝上鸣叫不息。繁殖期5-7月。求偶是雌雄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,飞上飞下互相追逐。稍停在飞到雌鸟身边,也曾见到3只大杜鹃在一起追逐争偶现象。大杜鹃无固定配偶,也不自己营巢和孵卵,而是将卵产于大苇莺、麻雀、灰喜鹊、伯劳、棕头鸦雀、北红尾鸲、棕扇尾莺等各类雀形目鸟类巢中,由这些鸟替它带孵带育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buguniao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花尾榛鸡


      典型的林栖陆禽,平时多在松树枝杈间隐蔽,有人靠近,静止不动,危机时急跑,能飞,但距离很短。天敌主要有长尾林鸮、苍鹰等猛禽及一些鼬科动物。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它的肉可滋肾壮阳,所以它曾被过度捕猎。

    • 八声杜鹃


      中小型鸟类,喜开阔林地、次生林及农耕区,包括城镇村庄。单独或成对活动,较其它杜鹃更为活跃,常不断地在树枝间飞来飞去,常被小型鸟类群围攻击。叫声叫声为八声一度,熟悉于耳,但却难见其鸟。

    • 绿嘴地鹃


      体形似小鸦鹃,但羽色大致绿灰。叫声柔和,似鸦鹃叫声,但较少鸣叫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。多在林下地面或灌木丛中上下跳跃觅食。有时也活动在较高的树枝上,有危险即窜入下面灌木丛。

    • 四声杜鹃


      中型鸟类。常隐栖树林间,平时不易见到。叫声格外洪亮,因四声一度而得名,音拟“快快布谷”。每隔2-3秒钟一叫,有时彻夜不停,尤以天亮时为甚。不营巢,在苇莺、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,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。

    • 中杜鹃


      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。常单独活动,多站在高大而茂密的树上不断的鸣叫。有时也边飞边叫和在夜间鸣叫。鸣声低沉,单调,为二音节一度,其声似“嘣-嘣”。

    • 红翅凤头鹃


      头顶有长的黑色羽冠,嘴侧扁,嘴峰弯度较大。头顶、头侧及枕部为黑色而具蓝色光泽。两翅栗色,飞羽尖端苍绿色。后颈白色,形成一个半领环。背、肩,及翼上覆羽,最内侧次级飞羽黑色而具金属绿色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