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企鹅:别名皇帝企鹅,为企鹅目、企鹅科、王企鹅属鸟类,原产于南极洲以及周围岛屿都有分布。1844年命名,无亚种。
企鹅家族最大品种,世界上最耐寒的鸟类,唯一在南极冬季繁殖的企鹅,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。帝企鹅与王企鹅常被混为一谈,它们实际是不同的两类。不同之处在于,帝企鹅身材比王企鹅大,颈部耳根处橙黄色斑纹是其最重要的特征。
头体长90-130cm,重约50kg。喙赤橙色,颈部橙黄色羽毛,向下逐渐变淡,耳朵后部最深。腹部乳白色,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,鸟喙的下方是鲜桔色。由于企鹅身体覆盖多层隔热的脂肪和羽毛,可以在外围空气温度低至零下40摄氏度的情况下,保持39摄氏度的体内温度。可以潜入水底150-500m,最深的潜水记录甚至可达565米。
群居性动物,每当恶劣的气候来临,它们会挤在一起防风御寒。一群有几百只,几千只,上万只,最多者甚至达10-20多万只。它体内厚厚的脂肪层大约3-4cm,脂肪层是企鹅活动、保持体温和抵抗寒冷的主要能源。企鹅怀卵和孵蛋时,不吃不喝,就是靠消耗自己的脂肪层来维持生命。帝雄企鹅孵蛋时,脂肪层消耗约90%。
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,偶尔也捕食小鱼和乌贼。
小帝企鹅身上的浅灰白色绒羽可御寒防风,但不防水,防水的陵羽要等到它们快成年时才会长出,慢慢替换身上的绒羽,身体下方的绒羽会先掉。
南极严寒的冬季繁殖后代,因为冬季敌害相对较少。奇特的是,雌企鹅只负责产蛋,雄企鹅才负责孵卵。雄帝企鹅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皮肤的育儿袋,能让蛋在环境温度低达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中保持在舒适的36摄氏度。孵卵期间,为了避寒和挡风,多只雄企鹅常常会并排而站,背朝来风面形成一堵挡风的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