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冠斑犀鸟:别名犀鸟,为佛法僧目、犀鸟科、斑犀鸟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中国的西双版纳,野生于热带丛林。铜盔状的盔突,如犀牛的角一样,故而得名。曾经在当地十分常见,而如今它在我国境内濒临绝迹。我国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奇特而珍贵的大型鸟类,宽扁的脚趾非常适合在树上的攀爬活动,一双大眼睛上长有粗长的眼睫毛。终身不换配偶,以独有的方式共同养育后代,它是热带雨林中的重要生态环节,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森林更加健康。
体长75-80cm。背面羽毛纯黑,具有绿色金属光泽。翼缘、飞羽和尾羽先端白色。嘴基部的骨质盔突十分发达,几乎占据了身长的1/3。雄鸟嘴长大而下弯,约长15cm,嘴上端的基部具有高大轻而坚固的盔突。嘴和盔突内为疏松的骨质纤维,故轻坚而灵巧。眼睑边缘有长形睫毛。
飞行速度较慢,飞翔时翅膀发出极大的声响,就像天上过飞机一样,而且停落在树顶时,不时地发出响亮而粗历的鸣叫声,连续不断,能传出很远,如同马嘶一般。
常栖息于干燥森林中的巨木上,以树洞为巢。喜欢啄食树上的果实,有时也捕食昆虫、爬行类、两栖类等小型的动物。犀鸟吃东西时,往往先用嘴将食物向上抛起,然后在用嘴准确地接住,吞下食物。寿命30-40年,人工饲养最高可达50年。
雌鸟的盔突较小。
每年春天,成对的犀鸟,便选择高大的树干上的洞穴作巢,一般都是利用白蚁蛀蚀或树木天长日久朽蚀后形成的大洞。在生殖季节,最为奇特的是雌鸟自选树洞,雄鸟衔泥等物在洞外协助封闭洞口,雌鸟在已封口的树洞内孵卵育雏,雄鸟担负在裂缝式的洞口处喂食。每窝孵卵2-4个,雌鸟直至雏鸟能出飞时方换羽外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