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

  • 东方角鸮(6)

    东方角鸮_
  • 东方角鸮:别名,为鸮形目、鸱鸮科、角鸮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,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、印度次大陆、东亚、日本、中国、东南亚及菲律宾,有些亚种会至南方越冬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
    体型十分娇小,是最小的猫头鹰品种,即使伸直脖子挺胸抬头也不过两个拳头叠起来这么高,而且浑圆的头部占了很大比例。圆脸庞,大眼睛,在情绪激动或受到威胁时,会竖起酷似犄角的耳羽,出现怒发冲冠的样子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鸮形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棕色
    性情分类:猛禽
    最大体型:19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20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肉食

  • 东方角鸮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17-19cm。有两种颜色类型,一是棕红底色,一是烟灰底色。胸满布黑色条纹,肩部有一列比较大的羽毛,梢部有浅色的大斑,使得它们在翅膀收起的时候背上出现一个浅色的V字。虹膜黄色,瞳孔呈深棕色到黑色。喙角质灰色,脚偏灰。据说耳羽还有促进声波聚焦的功效。极易被误认为是红角鸮,但不为同种,体形更小一些,细致观察也有许多不同之处。

  • 东方角鸮生活习性 >

    其实它们最独特的地方还在于鸣叫声:每年四月中旬开始,它们那种十分空灵的“Tuntun-tun”鸣声就会回荡在很多地方,每度鸣叫大约能持续5-6秒钟,稍微停顿片刻又马上开始,有时候能持续一个晚上。

  • 东方角鸮饲养方法 >

    它们白天大多数时候都呆在树荫深处,靠保护色取得安全。晨昏和夜间出来捕食大型昆虫和小型啮齿类动物。

  • 东方角鸮雌雄分辨 >

  • 东方角鸮繁殖方式 >

    它们在树洞、墙洞等凹陷处筑巢繁殖、抚育后代,在一个繁殖季节一般能养大四到六只幼雏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dongfangjiaoxiao/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领角鸮


      外形与红角鸮非常相似,但它后颈基部有一显著的翎圈。上体通常为灰褐色或沙褐色,并杂有暗色虫蠹状斑和黑色羽干纹。下体白色或皮黄色,缀有淡褐色波状横斑和黑色羽干纹,前额和眉纹皮黄白色或灰白色。

    • 红角鸮


      属小型猛禽,上体灰褐色至棕栗色,羽干纹路极似树皮,甚至还有有黑褐色虫蠹状细纹,在野外大树上栖息,很难被发现。面盘灰褐色,密布纤细黑纹。领圈淡棕色,耳羽基部棕色,头顶至背和翅覆羽杂以棕白色斑。

    • 黄嘴角鸮


      眼黄色,嘴奶油色,无明显的纵纹或横斑,仅肩部具一排硕大的三角形白色点斑。耳羽簇相当显著,颜色为棕褐色而具窄的黑色横斑,面盘亦为棕褐色,横斑黑色,下缘缀有白色。

    • 长尾林鸮


      属中大型夜行性猫头鹰品种,头部较圆,没有耳簇羽,面盘显著,为灰白色,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。皱领也很显著。体羽大多为浅灰色或灰褐色,有暗褐色条纹,下体的条纹特别延长,而且只有纵纹,没有横斑。

    • 猛鸮


      形态与隼形目物种有些相似,上体为棕褐色,有白色的斑纹,下体为白色,具有褐色的横斑。整个看上去羽色较为醒目,与其他夜行性鸮类在体形和羽色均有所不相同,是因为它生存于北极地区,整个夏天几乎都是连续不断白昼的缘故。

    • 穴小鸮


      是一种在地面洞穴生活的小型猫头鹰,有圆圆的头和耳朵,身体纤瘦,腿颇长,脸颊白色,体呈褐色,具白色小斑点,有两道粗白眉。和其他的猫头鹰不同,它们也吃果实和种子,特别是仙人球或仙人掌果。

    • 扫码进入本网站

      关注公众号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