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非洲寿带鸟(7)

    非洲寿带鸟_非洲寿带
  • 非洲寿带鸟:别名非洲寿带,为雀形目、鹟科、寿带鸟属鸟类,原产于非洲南部,哈拉沙漠南部非洲大部分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,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下的热带草原林地和稀树草原林地、开阔林地、种植园、耕地、森林边缘,还经常光顾花园和果园。1776年命名,共10个亚种。

    羽毛极为美丽且非常多变,从红褐色到白色,有五种颜色可识别。长长的中央尾羽飘逸而高贵。但它是很吵闹的鸟,声音中还带有严厉的责骂或是吵架声调。在栖息地可快速地飞行,匆忙或通过悬停飞行来捕猎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鹟科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灰色_棕色
    性情分类:鸣禽
    最大体型:20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14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昆虫

  • 非洲寿带鸟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16-20cm(不包括细长的中央尾羽),尾羽可达10-18cm,重12-14g。成年雄鸟具有黑色的头部、颈部和下体,翅膀和尾巴栗色。尾巴有突出的白色翼条。雄鸟的羽毛在某些地区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化。这种物种有另一种形态,其中雄鸟羽毛的栗色部分被白色取代,有一些族群的尾巴上有黑色飘带。尾羽毛张开后略微呈扇形。鸟喙钴蓝色,具黑色尖端。虹膜深棕色,有浓密明亮的钴蓝色眼圈。腿和脚蓝黑色。

  • 非洲寿带鸟生活习性 >

    习性与伯劳鸟类似,这些鸟有强烈的领地意识,雄鸟会以鸣叫宣示领地,但如果几个巢彼此接近,它们会联合起来共同保卫领地。主要在树冠内进食,会在树叶间穿行时抢夺猎物,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,通过短循环或悬停飞行捕获隐藏在叶子下面的无脊椎动物,也会像蝴蝶一样在树叶间移动,并在周围转动以捕捉被惊飞的昆虫。

  • 非洲寿带鸟饲养方法 >

    是食虫性的,通常在飞行中拍打翅膀捕捉飞行的苍蝇、虫卵、幼虫和成虫,也以蜘蛛为食,偶尔消耗浆果。

  • 非洲寿带鸟雌雄分辨 >

    雌鸟下体有一种棕色色调,缺少翼条和飘带似的尾巴。幼鸟与雌鸟相似,但较为暗淡。

  • 非洲寿带鸟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季节会根据生活的区域而有所不同,但一般都是在雨季期间。雄鸟在求爱时会接近雌鸟,不断地起伏飞行,以显示自己上体的颜色和飘逸的细长的尾巴。在这期间雄鸟会同时大声鸣叫,露出口中鲜艳的颜色,也可能在高处跳舞。一夫一妻制。在树上建立建杯状窝巢,雌性产下2-5枚卵。孵化持续约13-15天,雌雄共同孵化。雏鸟在孵化后11-16天仍由父母进行觅食并喂养。羽翼完全丰满后,幼鸟脸依赖成鸟一周才离巢独立生活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feizhoushoudainiao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毛里求斯寿带鸟

      毛里求斯寿带鸟


      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低地的潮湿森林。它的体态美丽,线条流畅,体型大小与麻雀相仿。它虽然缺乏大多数寿带鸟常见的长中央尾羽,但仍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小鸟。

    • 中国寿带鸟

      中国寿带鸟


      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4-5倍,形似绶带,故得名。体态美丽,雄鸟有着长长的两条中央尾羽,有两种色形,到了老年,全身羽毛变为白色,变得更加美丽。它拖着白色的长尾,飞翔于林间,又被称为一枝花。

    • 印度寿带鸟

      印度寿带鸟


      常从栖息的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昆虫,偶尔亦降落到地上,落地时长尾高举。鸣声高吭、洪亮,鸣叫时羽冠耸立。繁殖为一夫一妻制,领地性很强,雄鸟占区筑巢时非常不容忍入侵者。

    • 白腹蓝鹟

      白腹蓝鹟


      雄鸟常站在河谷和溪流附近高树上常时间的鸣叫,最晚迟至日落以后还能听到叫声,清脆婉转,悦耳动听,为一连串的哨声。

    • 红尾水鸲

      红尾水鸲


      雄鸟羽色鲜艳,特点十足,通体暗灰蓝色,翅黑褐色,尾羽和尾的上、下覆羽均栗红色,对比十分鲜明。当有人干扰时,则紧贴水面沿河飞行。常边飞边发出“吱-吱”的鸣叫声,声音单调清脆。

    • 文须雀

      文须雀


      上体棕黄色,翅黑色具白色翅斑,外侧尾羽白色。雄鸟头灰色,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,形成一粗著的黑斑,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。尤其喜欢在靠近水面的芦苇下部活动,并不时发出吱、吱、吱的叫声,是容易听见叫声而难以见到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