钩嘴铜色蜂鸟:别名铜色蜂鸟,为雨燕目、蜂鸟科、铜色蜂鸟属鸟类,原产于南美洲巴西东部。野生于海拔500m以下,潮湿的热带低地常绿森林。1852年命名。除采食花蜜外,它也会拜访当地提供糖水的蜂鸟喂食器,悬停或站立在水槽或喷水器的边缘,啜饮里面的糖水。它也捕食小型蜘蛛和昆虫,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,特别在育雏期,此类蛋白质可确保幼鸟的正常发育。通常突袭飞行中昆虫,而停驻枝叶间或受困蜘蛛网的也不能幸免。2021年IUCN列为物种。
拥有吸管状的可伸缩的长舌,可伸入花朵深处采食花蜜,采蜜时尾巴向上翘起,悬停在半空中,每秒可舔食多达13次。原生地多种植物依赖它授粉,多数长着管状花朵的植物会排斥蜜蜂和蝴蝶的授粉,但对蜂鸟却来者不拒。
体长12-14cm。喙细长,嘴端具小钩,上嘴黑色,下嘴黄白色。通体大致暗色,腿黄色。上体具金属光泽的铜绿色羽毛,包括头上部,下体则为黄棕色。面部深色,有白色条纹自眼先和颊向肩部延伸。尾铜绿色,尾羽基部红褐色,尾端附近有黑色条纹。相似种锯嘴蜂鸟体型更大,下体有较粗的条纹。棕胸铜色蜂鸟嘴喙稍微向下弯曲,有四枚外侧尾羽的基部呈红褐色。
筑巢期的雌鸟,一天可捕捉昆虫多达2000只。
主要以乔木、草本植物、灌木和附生植物开出的各种颜色鲜亮、有香味小花的花蜜为食。尤喜高糖量的花蜜,通常来自红色管状花朵。作为路线觅食蜂鸟,是领域性觅食者,由雄鸟圈定捕食领域,并积极驱赶入侵者,闯入领地的其他雄性和大型昆虫(比如大黄蜂、天蛾等)都会被驱离。它们通过空中飞行和威吓行为保护自己的领地。
雌鸟比雄鸟稍大,仅雄鸟尾尖呈白色或灰白色。
繁殖期9-2月。独栖性,繁殖期配对。一夫多妻,交配后雄鸟即刻飞离。雄鸟不参与选址营巢和抚育后代。鸟巢选址通常靠近溪流或瀑布。雌鸟单独营巢,巢由植物纤维编制而成,呈圆锥型,外饰以青苔作伪装。雌鸟单独孵卵,孵卵期约15天。刚孵出的雏鸟眼未睁开,无法活动,由雌鸟照顾和喂食。食物主要为反刍后半消化的昆虫,因为花蜜无法为雏鸟提供足够的蛋白质。雏鸟出生27天后羽毛丰满,可离巢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