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鸦:别名慈鸟_雅乌_小山老鸹,为雀形目、鸦科、鸦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中部、西部及欧洲南部的大部分地区。我国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喀什、天山、阿尔泰山及吐鲁番,越冬于西藏西部的扎达一普兰地区。野生于海拔1500以下的低山、丘陵和平原地带。1758年命名,共4个亚种。
小型鸦类,形似乌鸦,大小如鸽,腹下白。常成群活动,也喜群飞,有时也和其他鸦类组成大群。叫声单调嘈杂,鸣声“呀呀”。不甚怕人,尤以河流、林缘、农田、果园、村庄等人类居住环境附近较常见。
体长32-36cm,重139-225g。嘴较粗短,黑色。前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光泽,枕至后颈灰白色,后枕两侧、颈侧淡灰白色近白色,在后颈形成一个半环形项圈。眼先黑色。背、肩、腰、翅以及尾上覆羽和尾羽等上体羽毛黑色,头、翅、尾具紫蓝色金色光泽,背微缀灰色。颏、颊黑色具灰色羽干纹。喉和上胸纯黑色,其余下体暗灰黑色微具黑色光泽。虹膜珠白色,嘴、脚黑色。
在我国新疆为夏候鸟,在西藏为冬候鸟。典型的叫声为突发而急促的鸦叫声,为高音的ChJak,激动时重复叫。也有拖长的ChaaiRurr接以Chak及含糊的高音Kyow。
特别是秋冬季常在农田和村落附近活动。不喜欢有茂密灌丛和茂密森林的地方。喜欢在翻耕过的农田地上和有稀疏植物的开阔地带觅食,也常在庄稼地里啄食玉米、向日葵等农作物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,也吃蜥蜴、小型鼠类、雏鸟、鸟卵和小鸟等其他动物,还吃坚果,浆果、草子等植物性食物,有时盗食作物种子、谷物等农作物。
雌雄羽色相似。
繁殖期4-6月。营巢于树洞、河谷沙崖或土崖崖壁洞中,也在屋檐下、岩石缝隙和树上营巢。通常2-3对或10多对在一起营巢。巢呈碗状,主要用细枯树枝和枯草构成,内垫有苔藓、兽毛、羽毛、棉花、纤维、纸屑等较柔软材料。每窝通常产4-7枚卵,卵蓝绿色或蓝白色,被有暗褐色和紫色斑点。卵的形状有长卵圆和尖卵圆形两种。雌鸟孵卵,雄鸟警戒或寻找食物喂雌鸟,卵化期17-18天。雏鸟晚成性,亲鸟共同育雏,经30-35天,幼鸟即可离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