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禾花雀(6)

    禾花雀_黄胆鸟_黄胸鹀_黄肚囊_黄豆瓣_麦黄雀_老铁背_金鹀_白肩鹀
  • 禾花雀:别名黄胆鸟_黄胸鹀_黄肚囊_黄豆瓣_麦黄雀_老铁背_金鹀_白肩鹀,为雀形目、鹀科、鹀属鸟类,原产于欧洲、亚洲,包括芬兰、俄罗斯、中国、蒙古、朝鲜、日本等地,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、草甸、草地和林缘地带。原是分布十分广泛的小型候鸟,在横跨亚欧大陆北部的广大土地上繁殖,冬季不远数千里,飞去东南亚、尼泊尔和我国的两广地区越冬。1773年命名,共2个亚种。

    喜群聚,常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,最多3500只-7000只,非常壮观。因一道菜单,从遮天蔽日到极度濒危。在俄罗斯的种群比2004年之前减少了99%,而在芬兰,2009年之后,人们再也没见过这种曾经很常见的鸟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雀形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黄色_棕色
    性情分类:鸣禽
    最大体型:16cm
    迁徙类型:候鸟
    寿命年限:12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杂食

  • 禾花雀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14-16cm。属小型鸣禽,额、头顶、头侧、颏及上喉均黑,翕及尾上覆羽栗褐。上体余部栗色;中覆羽白色,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。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,尾下覆羽几纯白,下体余部鲜黄色。喙为圆锥形,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,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,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。叫声低弱,似ti-ti或di-di。繁殖期间雄鸟站在幼树、灌木顶枝或草茎上高声鸣叫,鸣声多变而悦耳。

  • 禾花雀生活习性 >

    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,非繁殖期则喜成群,特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。白天在地上、也在草茎或灌木枝上活动和觅食,晚上栖于草丛中。性胆怯,见人即飞走。

  • 禾花雀饲养方法 >

    随季节而不同,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,也吃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草子、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。所吃昆虫主要有甲虫、蚂蚁、鞘翅目、鳞翅目、直翅目、双翅目、同翅目和螟蛾科等昆虫和昆虫幼虫。

  • 禾花雀雌雄分辨 >

    雌鸟及亚成体顶纹沙色,两侧冠纹略深,眉纹皮黄色较明显,背部颜色和纵纹较雄鸟的略浅,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较雄鸟的灰暗,下体黄色较黯淡。

  • 禾花雀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5-7月。在4月末5月初可听见雄鸟站在草茎和灌木顶端长时间鸣叫、求偶,鸣声清脆婉转。巢多筑于草原、沼泽和河流与湖泊岸边地上草丛中或灌木与草丛下的浅坑内,利用四周的草丛和灌木隐蔽,一般很难发现。1年繁殖1窝,每窝产卵3-6枚,通常4-5枚。卵绿灰色、被有灰褐色或褐色斑纹,卵为卵圆形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hehuaque/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文须雀


      上体棕黄色,翅黑色具白色翅斑,外侧尾羽白色。雄鸟头灰色,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,形成一粗著的黑斑,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。尤其喜欢在靠近水面的芦苇下部活动,并不时发出吱、吱、吱的叫声,是容易听见叫声而难以见到鸟。

    • 小仙鹟


      雄鸟体羽深蓝,与大仙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,胸蓝色,臀白色。繁殖期间鸣声清脆婉转,清晨和黄昏鸣叫最为频繁。与大仙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,颈背褐色,项纹色浅。

    • 丽彩鹀


      生活在北美的一种歌鸟,雄鸟羽毛色泽鲜艳,叫声委婉动听,鹀科家族中的骄傲。世界生物学界大咖林奈,在18世纪时所著的《自然系统》将其描述为北美最美丽的鸟。它也是世界上色彩最绚丽的鸣禽之一。

    • 三道眉草鹀


      头部有醒目的黑白条纹,及白色眉纹。雄鸟鸣声动听,特别在繁殖时期,它们就会分散找配偶,此时它们的叫声会更加的动听,从清晨到中午站在小树尖或电线上鸣唱不已,可以说惟妙惟肖。

    • 红肋绣眼鸟


      性情活跃的小型鸣禽,体态秀丽的、鸣唱动听,在笼养条件下,经常是灵敏的攀跃于笼缘间,并不停鸣唱,很少休息。跳跃的动作更是姿态万千,倒悬、侧挂、仰望、栖架上的后滚翻等,动作都很独特,非常喜人可爱。

    • 暗绿绣眼鸟


      性情活泼,常在林间敏捷地穿飞跳跃。鸣叫声婉转动听。上体绿色,下体白色,颏、喉和尾下覆羽淡黄色。相似种:红胁绣眼鸟两胁红色、灰腹绣眼鸟上体较黄、喉、上胸黄色,下胸和两胁灰色,腹中部有一黄色纵带。

    • 扫码进入本网站

      关注公众号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