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腹蛇鹈:别名冲鹈,为鹈形目、蛇鹈科、蛇鹈属鸟类,原产于非洲、亚洲、大洋洲的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西至巴基斯坦,北至印度至尼泊尔边境,包括印度、老挝、缅甸、柬埔寨、斯里兰卡、新加坡、泰国、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和印尼等岛国。野生于河口、湖泊、池塘、河流或沼泽。1769年命名,共2个亚种。它的飞行能力很强,可在不扇动翅膀的情况下,翱翔很远的距离。2016年IUCN列为近危。
蛇鹈科成员的体型、飞行姿态、习性与鸬鹚科相近。椎骨弯曲,使脖子可以弹射捕鱼。羽毛不完全防水,半透水,会吸水使浮力降低,更利于游泳和潜水。游泳十分敏捷,身体埋在水下,只露出头部和颈部,在地面上却相当笨拙。
头体长85-90cm,翼展116-128cm。拥有长而直的喙、长脖子、长尾羽和有蹼的脚。冠和后颈棕色,脑后黑色。喙长而黄色,边缘呈锯齿状。脖下白色,头部两侧有一条白线。背部和长尾巴是黑色的,尾巴由12根羽毛组成。翅膀有黑色和白色的羽毛。腿黑色的,脚有四指,有蹼。定期换羽时,有好几天都无法飞行。在此期间,它们通常看起来时“皱巴巴”的。
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游泳。通常张开翅膀游泳,用蹼足划桨。通过鸣叫相互交流,叫声是嘶哑的呱呱声。声音与鸬鹚的声音相似,但略低。像Kah-Kah-Kah,伴随着嘶嘶声和咔哒声,十分独特。在繁殖时,配偶会互相呼唤,并通过拍打翅膀的显示器进行交流。遇到威胁,会伸长脖子并拍打翅膀,对敌人发出警告。
能潜入水中,通过追踪的方式捕鱼,还能在水面通过长颈的弹射捕鱼。捕到鱼后,会浮出水面,将鱼抛到空中,头朝下吞下,也能在水下吞下整条鱼。吃饱后,通常会上岸晒干翅膀。除吃鱼外,也吃昆虫、水生爬行动物(乌龟、蛇)和两栖动物(青蛙、蝾螈)、虾、软体动物、海绵和各种植物草和种子。野外平均寿命为9年。在养殖中,已知最长寿命为16年。
雌雄颜色相似,但成年雄鹈比雌鹈略大。幼鸟颜色不同,头冠和后颈更呈淡褐色。脖子下面是白色的,但脖子侧面没有白线。白色翼羽在幼年时更偏黄白色。
2年左右性成熟,一夫一妻,群体集中繁殖。雄鹈通过拍打翅膀等方式吸引和迎接配偶。用树枝筑巢,巢穴位于水面的树上。受到威胁,雄雌都会奋力保护巢穴和幼崽。交配后产卵,并在25-30天孵化。孵化后,幼崽由父母双方照顾。最初几周,每天给幼崽喂食6-9次反刍的食物。幼鸟在50天左右离开巢穴并独立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