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嘴牛椋鸟:别名牛椋鸟,为雀形目、椋鸟科、牛椋鸟属鸟类,原产于非洲中南部地区,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、撒哈拉沙漠(北回归线)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。它常停栖在大型草动物的身上,如斑马、水牛、犀牛、大羚羊、黑斑蹬羚、河马、长颈鹿、甚至大象等,在它们身上来回飞翔攀爬,寻找每一寸身体里的“食物”。而对于这些食草动物来说,清除讨厌的寄生虫是一件极为爽快的事情。
常停在牛或其他大型狩猎动物身上,像守护神一样守卫着非洲草原上的大型食草动物,用尖嘴清除它们的皮屑、寄生虫和扁虱。它还是兽群的义务警卫员,若有猛兽来袭,能最先做出反应,飞上飞下,叫个不停,提醒它们尽早躲避。
体长22-24cm。头、颈白色沾棕灰,上体银灰,尾黑色具绿紫色金属光泽。颈下有一不明显的灰色环。翼角及初级飞羽基部白色,在辉黑的翼上形成翼斑。背面呈褐色或灰色,胸灰褐,腹以下白色。腹部为白色。鸟嘴很大,爪子锋利而弯曲,尾巴长满羽毛,十分硬挺。
它的爪子异常锋利,四个脚趾两个朝前两个朝后,这样就能以任何角度在光滑的背部站稳。它的一生几乎都在动物的背上过,甚至求偶交配。搭建巢穴时,还要拔下动物背上的毛,装饰巢穴。
主要以跳蚤、虱子、马蝇幼虫、蜱重、蛆为食。一只牛椋鸟一天可以吃掉100只吸血虱子和1300只幼虫。
雌鸟羽色染褐,黑羽少光泽。
季节性筑巢,3-5月,10-12月筑巢。通常成对或成群生活,很少单独行动。它在植物的枝干上,通常为已被弃用的啄木鸟的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