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嘴绿鸠:别名粗嘴绿鸠,为鸽形目、鸠鸽科、绿鸠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南部,中国(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香港)、孟加拉、不丹、文莱、柬埔寨、印度、印尼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尼泊尔、泰国和越南,繁殖于菲律宾、新加坡。野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丘陵带阴暗潮湿的原始森林、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。1789年命名,共9个亚种。吃食时,常发出喧闹的叫声,或“咕-咕”地像小孩啼哭,或似富有旋律的吹哨声。我国二级保护野生物种。
鸠类家族体型较小的品种,与家鸽差不多大。在老榕树密集的林地,常大量聚集,甚至定居。一棵榕树上常聚集数十只甚至上百只,其中往往也混有针尾绿鸠、黄脚绿鸠,甚至八哥、丝光椋鸟和乌鸫等爱吃树果的鸟类。
体长22-29cm,重110-230克。嘴短而厚,呈淡黄绿色或铅白色,嘴基的两侧呈珊瑚红色,脚也是珊瑚红色,爪为角褐色。眼睛内的虹膜分为两圈,外圈为橙红色,内圈灰蓝色,十分别致,眼睛的周围还有铜绿色的裸露皮肤。雄鸟的羽毛从额到头顶略呈灰色,背部为深栗红色,翅膀黑色,并有亮黄色的翼带,中央尾羽呈橄榄绿色,下面为灰褐色,并具有灰色的先端。胁部、腿上的覆羽和肛周均为暗绿色,并杂以白斑,尾下的覆羽为肉桂色。
大多在早晚活动,喜欢栖息于枯立树枝的顶上。雄鸟求偶时鼓起喉部和胸部,两翅下垂,在雌鸟的前后徘徊不停,或急速地连连点头,轻轻地发出哨音似的鸣叫。这时雌鸟也非常兴奋,随着雄鸟跳起了舞步。护巢性极强,营巢期间常常发生争斗,所以很少能见到两个巢挨得很近的现象。对于入侵巢区的其它鸟类,会坚决地给予痛击。
喜食榕树的果实,常出现在果树林中,特别是榕树林中。在村寨附近和山丘的常绿阔叶林等没有榕树的地方,它们也吃其他植物的果实与种子。饱餐之后就在树上隐伏休息,黄昏时才离开觅食地到密林深处去过夜。
雌鸟和雄鸟相似,但背部不呈暗栗红色而为暗橄榄绿色,下体羽色略较雄鸟为浅,尾下的覆羽为暗绿色,并杂以白色的斑块。幼鸟相似于雌鸟,但较暗较灰。上体微缀栗红色。
每年4-9月繁殖。雄鸟和雌鸟共同营巢,但雌鸟负担的工作较多,雄鸟则常常为雌鸟外出觅食。巢建在林中小树、灌丛或竹林中的树叶丛生的地方或树枝相互交叉的枝条上,有的巢也建在藤枝缠绕的密丛中。巢主要由细的枯枝或稻草堆积而成,非常简陋。它们每窝通常产2枚白色、光滑的卵。孵化期为14天左右,由雄鸟和雌鸟轮流进行孵卵和育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