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灰斑鸠(7)

    灰斑鸠_缅甸灰斑鸠
  • 灰斑鸠:别名缅甸灰斑鸠,为鸽形目、鸠鸽科、斑鸠属鸟类,原产于欧洲南部,亚洲温带亚热带,及非洲北部地区。我国除新疆北部、东北北部、台湾等地外,几乎均有分布。野生于平原、山麓和低山丘陵地带树林中,也常出现于农田、耕地、果园、灌丛、城镇和村屯附近。1838年命名,共2个亚种。2020年,国家林草局发布了《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》,对灰斑鸠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,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,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。

    后颈基处有一道半月形黑色领环,其前后缘均为灰白色或白色,使黑色领环衬托得更为醒目。在我国较为常见,群居性,多呈小群或与其他斑鸠混群活动,对人类戒备心不强,在人类的居住区周围经常能发现它的身影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鸠鸟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灰色
    性情分类:陆禽
    最大体型:34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16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种子

  • 灰斑鸠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25-34cm,重150-200g。额和头顶前部灰色,向后逐渐转为浅粉红灰色。背、腰、两肩和翅上小覆羽均为淡葡萄色,其余翅上覆羽淡灰色或蓝灰色,飞羽黑褐色,内侧初级飞羽沾灰。尾上覆羽也为淡葡萄灰褐色。颏、喉白色,其余下体淡粉红灰色。虹膜红色,眼睑也为红色,眼周裸露皮肤自包或浅灰色,嘴近黑色,脚和趾暗粉红色,爪黑色。

  • 灰斑鸠生活习性 >

    在谷类等食物充足的地方会形成相当大的群落。叫声为“咕咕-咕”,第2声较重,并重复多次。偶尔它也会发出大约2秒钟的巨大刺耳而又呆板空洞的鸣叫声,特别是在夏季着陆时。

  • 灰斑鸠饲养方法 >

    主要以各种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,也吃草子、农作物谷粒和昆虫。

  • 灰斑鸠雌雄分辨 >

    雄鸟体型较大。

  • 灰斑鸠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4-8月,1年繁殖2窝。通常营巢于小树上或灌丛中,在树枝编织的巢中产下白色的蛋。每窝产卵2枚,颜色为乳白色,形状为卵圆形。主要由雌鸟孵卵。雄鸟多在巢附近休息和警戒。孵化需要14-18天,雏鸟晚成性,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,经过15-18天的喂养,雏鸟羽翼丰满即可飞翔离巢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huibanjiu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岩鸽

      岩鸽


      与原鸽的形态、大小都非常相似,曾经被人为同种间的不同亚种,但经专家的基因测定,确认为不同种类。性较温顺,常成群活动,叫声为“咕-咕”,和家鸽相似,鸣叫时频频点头。

    • 毛腿沙鸡

      毛腿沙鸡


      大小似家鸽,但尾甚长而尖,翅亦尖长。通体沙灰色,背部密被黑色横斑。行走时,身体左右摆动。飞行呈波浪前进,常贴地面低飞,两翅扇动快,发出呼呼声响,十分迅速。通常飞行数百米即降落,不长距离飞行。

    • 黑腹沙鸡

      黑腹沙鸡


      善于奔跑、飞行。飞行时,两翅煽动非常迅速,常发出“呼呼”的声响,飞行的速度也比较快。虽然它的名字也叫“鸡”,但与鸡类的亲缘关系较远,而与鸠鸽类的亲缘关系却较近。

    • 山斑鸠

      山斑鸠


      嘴爪平直或稍弯曲,嘴基部柔软,被以蜡膜,嘴端膨大而具角质。颈和脚均较短,胫全被羽。下体多偏粉色,脚红色。在地面活动时十分活跃,常小步迅速前进,边走边觅食,头前后摆动。起飞时带有高频“噗噗”声。

    • 火斑鸠

      火斑鸠


      鸠鸽科形较小的品种,也是斑鸠属中动作较为敏捷的品种。飞行甚快,常发出“呼呼”的振翅声。雄鸟头部至后颈呈蓝灰色,颈后有一条黑色领环,延伸至颈两侧。

    • 欧斑鸠

      欧斑鸠


      体型较小的粉褐色斑鸠,体型大小和野鸽相似,但体形稍长些。颈基部两侧有有数条外缘白色的新月形黑色斑纹,极为醒目。与火斑鸠的区别于色彩较浅,翼覆羽无白色羽端,背及颈背褐色浓,颈及尾侧斑纹较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