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灰伯劳(6)

    灰伯劳_寒露儿_北寒露
  • 灰伯劳:别名寒露儿_北寒露,为雀形目、伯劳科、伯劳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、欧洲,包括俄罗斯、加利亚、罗马尼亚、乌克兰、高加索、中国、伊朗、蒙古、日本、朝鲜、非洲东北部,通常栖息于海拔800m以下山地次生阔叶林带的开阔或半开阔的生境,灰伯劳栖息在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次生阔叶林带的开阔或半开阔的生境,如林缘、灌丛和低矮的杂木林等处。它不在中国繁殖,但在春、秋季节沿中国北方各省迁徙,并有少数个体在中国越冬。1758年命名,共6个亚种。

    古语劳燕分飞中的劳,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,体形较大,胆子大,性情较为凶猛,类似鹫和鹰,嗜吃小型动物、鸟类、蜥蜴、各种昆虫以及其它活动物,有雀中猛禽之称,也有人称其为屠夫鸟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雀形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黑色_灰色
    性情分类:猛禽
    最大体型:26cm
    迁徙类型:候鸟
    寿命年限:15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肉食

  • 灰伯劳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20-26cm,灰色或褐色,有黑色眼先、过眼至耳羽。中央尾羽黑色,外侧尾羽黑色具白端。翅黑或黑褐,具白色翅斑。下体近白或淡棕白色,有黑褐色鳞纹。雄鸟前额基部、眉纹以及眼先的嘴基部为乳黄色,头顶至尾上覆羽烟灰色,肩羽与背羽同色但具淡羽缘,尾上覆羽也具淡羽缘并染淡棕。中央2对尾羽纯黑具白色端缘,此白色端缘在外侧尾羽依次愈来愈大。眼先有一近圆形黑褐色斑,眼周、过眼至耳羽黑褐色。虹膜暗褐色,嘴黑,基部黑暗,脚黑色。

  • 灰伯劳生活习性 >

    常立于高处俯视,伺机而动,捕捉昆虫、蛙、蜥蜥蜴、小鸟和鼠类等,到地面捕食,捕到后飞回树枝。有把尸体插在棘刺上撕食的习性,有时不全吃掉,用这种方式储存食物。在树刺的帮助下,将其杀死,撕碎而食之,故有人称其为“屠夫鸟”。叫声尖而清晰的Schrreea及拖长的带鼻音叫声eeh,也作粗哑的ga-ga-ga声。

  • 灰伯劳饲养方法 >

  • 灰伯劳雌雄分辨 >

    灰伯劳成年雌性羽色似雄鸟但棕色调更浓,眼先及过眼、耳羽为褐色;尾羽及翅羽的黑色均沾褐色。下体淡土褐色,满布暗褐色鳞斑。灰伯劳幼鸟上体灰褐色,腰至尾上覆羽淡灰白色;下体土灰色满布褐色密鳞斑。

  • 灰伯劳繁殖方式 >

    灰伯劳在4月上旬即已成对鸣啭,5月筑巢。巢置于不高的树上,离地0.5-1.5m。结构粗糙,外壁以灌木的树枝编成,内壁为细枝、干草、植物纤维及绒羽等编织而成。满窝卵4-7枚,淡青色具淡灰色斑。由两性共同负责孵卵,孵化期20天。雏鸟大约20天即能飞翔,在此之前已离巢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huibolao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黄臀鹎

      黄臀鹎


      外形及大小与红耳鹎相似,善鸣叫,鸣声清脆洪亮。通常3-5只一群,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,有时亦见与白喉红臀鹎、红耳鹎混群。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,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,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。

    • 领雀嘴鹎

      领雀嘴鹎


      我国特有中小型鸟类,是山区常见鸟类之一。该鸟羽色艳丽,嘴短而粗厚呈黄色,可作为笼养观赏鸟人工饲养,但是只能饲养人工繁育品种,禁止饲养野生个体。鸣声婉转悦耳,其声为Pa-De-Pa-De。

    • 红尾伯劳

      红尾伯劳


      繁殖期间则常站在小树顶端仰首翘尾地高声鸣唱,鸣声粗犷、响亮、激昂有力,有时边鸣唱边突然飞向树顶上空,快速地扇动翅膀原地飞翔一阵后又落入枝头继续鸣唱,见到人后立刻往下飞入茂密的枝叶丛中或灌丛中。

    • 棕背伯劳

      棕背伯劳


      伯劳属体型较大的品种,可归属鱼小型猛禽或中型鸣禽。世界分布十分广泛,我国也十分常见。属留鸟,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,多单独活动。性凶猛,不仅善于捕食昆虫,也能捕杀小鸟、蛙和啮齿类。鸣声似Zhigia-zhigia。

    • 虎纹伯劳

      虎纹伯劳


      具备伯劳科鸟内典型习性,性情较为凶猛,不仅捕虫为食,还会袭击小鸟和鼠类。雄鸟头顶至上背青灰色,自前额基部、眼先向后,经头侧过眼达于耳区,有宽阔的黑色过眼纹。

    • 红胸黑伯劳

      红胸黑伯劳


      纳米比亚国鸟,小型鸣禽,极度灵活。羽色鲜艳,喙形短粗,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,善于鸣啭。体羽大多为黑色、红色相间,或主要由绿色、黄色或黄褐色、朱红色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