盔犀鸟:别名鹤顶_灰犀鸟,为佛法僧目、犀鸟科、盔犀鸟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文莱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泰国。野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热带雨林,或常绿阔叶林中。1781年命名。2015年IUCN列为濒危。因盔犀鸟头胄为实心,外红内黄,制成的各种工艺品,被称为“鹤顶红”被收藏,在元代已传入我国,为贡品,朝廷的官员多用于制杯、腰带等以资赏玩。随着收藏升温,地下贸易屡禁不绝,造成其濒危,生存面临极大压力。
虽整体长度不及嘴巴更大的双角犀鸟,但体型及重量却大很多。因头胄质地坚实美观,而为人猎捕制成工艺品,并曾以进贡及贸易等方式传入中国,名之为鹤顶,但目前盔犀鸟头与象牙、犀牛角一样,是国际禁止贸易的制品。
体长110-126cm,重2.6-3.4kg。两根中央细长尾羽长可达50cm。具圆形头盔,头盔凹凸变化,突与颅骨相关联,与其他犀鸟不同,内部为实心,顶部和侧面是强烈的红色,嘴峰占头部大小的一半以上。头盔中后部外表鲜红,前部与喙为黄色。头部、颈部、背部、翅上覆羽、胸部和上腹部羽毛呈深棕色,具金属光泽。头颈肌肤裸露,雄鸟脸部和颈部的羽毛红橙色,颏部、喉部、上胸部和腋羽为黑色,其余下体为白色。眼睛大而美丽,虹膜为红褐色。
通常成对或小群生活,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。多在树上栖息和活动,有时也到地面上觅食。叫声为“嘎克-嘎克-嘎克”,非常洪亮。飞翔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,两翅平展。雌鸟幽囚在洞中孵卵,达数月之久,直到雏鸟快出飞时才破洞而出。
通常喜欢选择在密林深处的参天大树,如热带雨林茂密的树上生活。主要以水果、无花果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,也吃蜗牛、蠕虫、昆虫、鼠类和蛇等。消化不了的果核、兽骨等食物残渣,从胃中反吐出来。
雄鸟体重2.8-3.4kg,雌鸟体重2.6-2.8kg。雌鸟的羽色和雄鸟基本相似,雌鸟体型略小,鸟颈为淡蓝色,头盔小,颜色亦较淡,而无长尾羽。雄鸟眼周裸露的皮肤为红色。
繁殖期1-3月或5-11月。营巢于悬崖绝壁上的石洞、石缝。巢中铺垫有松树叶、杂草、羽毛等。每窝产卵2-3枚。雌鸟产卵后蹲在巢内不再外出,在封闭的洞内孵卵,雄鸟则从巢外将雌鸟洞口封住,留一个垂直的裂隙,在此期间,全靠雄鸟喂食。雌鸟清扫粪便等污物时,直接用嘴抛出洞外,排便时,将肛门对着洞口直接喷射出。这种奇特的孵卵方式,是为了防御天敌的伤害,及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所形成的适应。孵卵期28-40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