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猎隼(6)

    猎隼_猎鹰_兔虎_棒子
  • 猎隼:别名猎鹰_兔虎_棒子,为隼形目、隼科、隼属鸟类,原产于欧洲中部、非洲北部、亚洲中部,我国分布于内蒙古及周边地区,越冬在我国中部地区及西藏南部。野生于内陆草原和丘陵地区、开阔山区、河谷地带。在无林或仅有少许树木的旷野和多岩石的山丘地带活动。在阿拉伯国家,驯养隼类是一种时尚,财富和身份的象征。因此,隼类贸易的暴利,使国内不法分子非法走私猖獗,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至濒危。

    大型猛禽,目前非常罕见,为我国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。蒙古国政府于2012年将猎隼定为国鸟。猎隼易于驯养,经驯养后是极好的狩猎工具,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狩猎的好帮手。它那一掠而过,搏击长空的英姿,让人赏心悦目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隼形
    生存环境:草原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灰色
    性情分类:猛禽
    最大体型:78cm
    迁徙类型:候鸟
    寿命年限:25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肉食

  • 猎隼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28-78cm,重700-1300g,翼展100-130cm。体大且胸部厚实。眼下方具不明显黑色线条,眉纹白。头顶砖红色,对比色少,具暗褐色纵纹,后颈色较淡,具较窄的纹。颊部白色,背、肩、腰暗褐色,具砖红色点斑和横斑。尾黑褐色,具砖红色横斑。翅亦黑褐色,飞羽内翈和覆羽具砖红色横斑和淡色羽端。下腹、尾下覆羽和覆腿羽为白棕色,具较细的暗褐色纵纹。虹膜褐色,嘴灰色,蜡膜浅黄,脚浅黄。翼比游隼形钝而色浅。叫声似游隼但较沙哑。

  • 猎隼生活习性 >

    非常凶猛,为了领地,会主动向比自己大的多的猛禽发起攻击。此外,它还可以像歼击机一样在空中对飞行的山雀、百灵等小鸟进行袭击,追上猎物后,就用翅膀猛击,直至猎物失去飞行能力,从空中下坠,再俯冲下来将其捕获。

  • 猎隼饲养方法 >

    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,包括中小型鸟类、野兔、鼠类等动物为食。当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,收起翅膀,急速俯冲,头则收缩到肩部,以每秒75-100m的速度,成25度角向猎物猛冲过去,在靠近猎物的瞬间,稍稍张开双翅,用后趾和爪打击或抓住猎物。

  • 猎隼雌雄分辨 >

    幼鸟上体褐色深沉,下体满布黑色纵纹。

  • 猎隼繁殖方式 >

    它的繁殖期为4-6月,大多在人迹罕见的悬崖峭壁上的缝隙中营巢,或者营巢于树上,有时也利用其他鸟类的旧巢。巢用枯枝等构成,内垫有兽毛、羽毛等物。每窝产卵3-5枚,偶而产6枚,颜色为赭黄色或红褐色。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,孵化期为28-30天。雏鸟是晚成性的,孵出后由雄雌亲鸟共同喂养,大约经过40-50天后才能离巢飞走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liesun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国王秃鹫


      哥斯达黎加国鸟,大型食腐鸟类。头部裸露,色彩极鲜艳醒目,号称美洲鹫类中最俊俏的品种。由于体形和力气较大,能比其他食腐鸟优先取食。它的头部及颈部没有羽毛,喙上有黄色肉冠,皮肤五颜六色,包括黄色、橙色、蓝色、紫色及红色。

    • 凤头卡拉鹰


      墨西哥国鸟,拥有黑色的头冠,飞行快速,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。有一个隆起的强大的鸟喙,面部皮肤黄或橙色,灰色的眼睛闪出冰冷的目光,令人印象深刻。喙较短,先端两侧有齿突,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。

    • 红脚隼


      是小型猛禽,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日行性,多白天单独活动。它是迁徙旅程最远的猛禽,单程为13000-16000公里。叫声为高音的Ki-Ki-Ki,也有尖厉的Keewi-Keewi声。

    • 游隼


      阿联酋、安哥拉国鸟,不仅是最快的鸟,也是地球上最快的生物,由于它在空中捕食鸟类,所以需要更快的速度,它俯冲最高时速可达389km/h,身体可承受25倍重力。性情凶猛,保卫巢穴时,甚至敢于攻击金雕、矛隼比其大很多的猛禽。

    • 矛隼


      冰岛国鸟,属于中型猛禽,也是体型较大的隼类,堪称是北国世界的空中霸王。羽色变化较大,有暗色型、灰色型。在冰岛少数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,矛隼为了适应环境还会出现遍体洁白的个体,因此又叫白隼。

    • 燕隼


      属小型猛禽,体形比猎隼、游隼等都小。主要捕食小鸟和大型昆虫,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飞翔时翅膀狭长而尖,像镰刀一样,翼下为白色,密布游黑褐色的横斑。翅膀折合时,翅尖几乎到达尾羽的端部,看上去很象燕子,因而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