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柳雷鸟(7)

    柳雷鸟_雷鸟_柳鸡_苏衣尔
  • 柳雷鸟:别名雷鸟_柳鸡_苏衣尔,为鸡形目、松鸡科、雷鸟属鸟类,原产于北美洲北部、欧亚大陆北部,全球分布很广,但我国仅见于黑龙江流域。野生于温带森林草原带至北极附近的冻原地带。1758年命名,共17个亚种。喜欢在树林中活动,有时也到农田地带,非常耐寒。除繁殖期外,大多成群活动,冬季甚至可达百只以上。活动范围广,冬季会进行长途迁移。我国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
    极富变化美丽的松鸡品种,四季换羽,雄鸟在婚后和冬季之前,夏羽和冬羽完全更换新羽,而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替换。雌鸟每年3次换羽,婚前不换羽。嘴粗壮而短,善挖食雪下根茎,几乎完全吃植物性食物。

  • 科目分类:松鸡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白色_棕色
    性情分类:陆禽
    最大体型:45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18年
    适宜温度:16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植物

  • 柳雷鸟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36-45cm,重450-815g。成年雄鸟羽色华丽,前额黑色,面颊裸露为艳红色皮肤。头顶及颈浅褐色,颏、喉和颈部羽色浓绿色。耳羽黑色并现蓝绿彩金属光泽。颈下方有一白色颈环,体羽四季均有不同变化。由于长期在冰雪中生活,形成一系列适应冻原生境的特性,例如腿上的毛被厚而长,一直覆盖到脚趾。脚距周围有很多长毛,这样既保暖,又便于在积雪上行走而不至于下陷。鼻孔外披覆羽毛,可抵挡北极的风暴,也有利于向雪下啄取食物。

  • 柳雷鸟生活习性 >

    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,雌、雄均全身雪白。春天雄鸟的头、颈和胸部也换成了有栗棕色横斑的春羽。雄鸟繁殖前还有换“婚羽”的习性,用华丽的羽饰来博得雌鸟的青睐。夏天柳雷鸟上体又换成了黑褐色,具棕黄色斑纹。秋季植被枯黄时,羽毛换成黄栗色。

  • 柳雷鸟饲养方法 >

    柳雷鸟是典型的寒带鸟类。随季节不同,栖息地也有变化。夏秋季栖息于桦树幼林、有块状松林的苔藓沼泽地、桦树为主的混交林、或耕地附近的小块阔叶林中,也见于一些灌丛林中。冬季栖息在柳丛和小片森林的沿河区域。是典型的植食鸟类,很少吃昆虫。但所食植物随季节不同也有变化,冬季和早春食植物芽苞和微枝,夏季吃绿叶,夏末和秋季吃草籽和浆果。植物以桦、杨、柳等为主。

  • 柳雷鸟雌雄分辨 >

    雄鸟体长及体重均大于雌鸟。雄鸟夏羽上体黑褐色,具较宽而不规则棕黄色横斑,羽缘具白色狭边。头部较颈稍暗,背部几乎纯为黑褐色,羽端较淡。雌鸟夏羽上体黑褐,具淡黄色点斑,羽端白。下体污黄,具黑褐横斑。冬羽雌雄通体均为白色,只尾羽黑色,飞羽的羽干亦黑。幼鸟的第一年冬羽与成鸟相同,区别在下嘴基部为近白色或淡黄色,而成鸟却为暗色。

  • 柳雷鸟繁殖方式 >

    发情期4-5月,繁殖期5-7月。发情时姿态很象家鸡,尾翘起并展开着,搧动翅膀,叫声似家鸡,多在清晨和傍晚鸣叫,寻偶配对时,雄鸟间常为保护自己的巢区或为争雌鸟而搏斗,相互啄颈和头。配对前雄鸟会在自己占据的领地里炫耀表演并发出求偶的鸣叫声,吸引雌鸟前来交尾。巢置于地上草丛间,为简单的椭圆形的小洼穴,内铺有少量的枯枝、草叶、树叶、残羽等。一窝卵约7枚,卵呈梨状,卵重为3克。卵淡黄色,具大小不等的淡肉桂色和褐色斑点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liuleiniao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灰胸竹鸡


      羽色亮丽,能发出特殊叫声。雄鸡生性善鸣且好斗,也有人把它饲养调教成笼鸟或斗禽,供玩赏和观斗。由于野外竹鸡多成群活动,很容易捕猎,所以也成为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猎用禽。

    • 鹫珠鸡


      珠鸡科体型最大的品种,因头颈部像兀鹫而得名。雄性比雌性略大,且具肉冠和美丽的羽毛。头小而圆。比其他的珠鸡有一个更长的脖子、腿和尾巴,翅膀短而圆。雌雄羽色相似,为蓝色或黑褐色基底,密布白色斑纹,如同珍珠。

    • 盔珠鸡


      体肥胖、头部相对较小的中型陆生鸟类。翅短而圆,善飞行,奔跑能力也很强,堪称赛跑者,一天可奔走10km以上。被惊吓或恐慌时,多四处奔逃,而不是飞离,并发出粗暴的叫声。因黑色的羽毛上,均匀分布着珍珠一般的白色点斑,而得名。

    • 岩雷鸟


      松鸡家族中体型中等的品种,除繁殖期外,大多成群活动,多为3-5只的小群,冬季集大群,有时甚至可达100只以上。主要多在地面上活动,冬季晚上则栖息于雪穴之中。飞行迅速,但不远飞。

    • 镰翅鸡


      体型中等的松鸡,典型的森林鸟类,因其翅膀上的初级飞羽呈镰刀状而得名。秋、冬季节没有明显的迁徙行为,只是栖息的海拔高度略有下降。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,十分罕见。我国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
    • 黑琴鸡


      属中型陆禽,大小与家鸡相仿。它18枚黑褐色的尾羽非常别致,最外侧的三对特别延长并呈镰刀状向外弯曲,与西洋古琴的形状十分相似,所以也称“黑琴鸡”。翼短圆,善跑、不善飞。脚强健,具锐爪,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