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蛎鹬(5)

    蛎鹬_
  • 蛎鹬:别名,为鸻形目、蛎鹬科、蛎鹬属鸟类,原产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大部分地区,栖息于沿海多岩石或沙滩的海滨、河口、沙洲、岛屿与江河地带。也出现于湖泊、水库、农田地带、内陆的湖岸、苇田、河谷浅滩等。冬季则集成大群在海湾、入海口以及开阔海岸沙滩和岩石上活动。1758年命名,共4个亚种。

    爱尔兰、萨尔瓦多、法罗群岛国鸟。体羽黑白相间,体型浑圆,脚短粗。嘴形特别,较长而强,适于开启坚硬的贝壳。大多数单个活动,有时结成小群在海滩上觅食,跑得快,飞翔力强。常站立在海滨低岩的顶部等待退潮,潮退后,在淤泥或沙中搜索食物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鸻形
    生存环境:海岸
    颜色分类:白色_黑色
    性情分类:涉禽
    最大体型:50cm
    迁徙类型:候鸟
    寿命年限:30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肉食

  • 蛎鹬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43-50cm,重53-59g。头、颈、上胸、上背亮黑色。下背、腰、尾上覆羽和尾羽基部白色。尾羽余部黑色。胸以下,包括腹部及其两侧和尾下白色。繁殖期成鸟具有鲜红色的眼环。非繁殖期成鸟和幼鸟的喉颈部或具有白色的横带。冬季和幼鸟喉具白色环带。虹膜红色(成体)或棕红色(亚成体)。嘴橙红色(成体)或暗红色(亚成体)。脚粉红色或灰色,足仅具前三趾,后趾退化。

  • 蛎鹬生活习性 >

    在越冬期间蛎鹬经常发出低沉的“哼唱”,有的还会有精彩的“蝶飞”表演,这实际上是在与同伴联络或在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及领域范围。具有强烈的护巢和恋巢行为。当人接近巢区,亲鸟会在空中不停地旋飞和发出尖利的鸣叫,有时也会装成受伤的样子,一瘸一拐地在地面表演,吸引入侵者的注意力。

  • 蛎鹬饲养方法 >

    主要以甲壳类、软体动物、蠕虫、虾、蟹、沙蚕、小鱼、昆虫和幼虫等为食。常利用像刀一样的嘴在贝类丰富的海滨地带觅食,或在潮涧地带用嘴尖翻转石头探觅食物,觅食贝类时通常将锋利的嘴直接插入贝壳内。

  • 蛎鹬雌雄分辨 >

  • 蛎鹬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5-7月,在海滨砂砾中筑陷穴状巢,卵橄榄黄带灰色,有褐黑色斑点。每窝产卵2-4枚,卵的形状为梨形,颜色为灰黄色,乳白色或淡档色,被有黑褐色斑点,重37-54克。日产一枚,雌雄共同孵卵,但以雌鸟为主。孵化期22—24天。雏鸟早成性,出壳当日即能行走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liyu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白点侏秧鸡

      白点侏秧鸡


      体型小巧,颜色鲜艳的秧鸡品种,拥有玲珑的躯体和小巧的尾巴。野生于沼泽森林和湿地,主要以植物嫩芽和种子为食,兼食昆虫和小型水生动物。通常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,以蒲草和芦苇叶筑巢。

    • 美洲金鸻

      美洲金鸻


      世界上不间断飞行时间最长的鸟类,能以90km/h的速度,在空中连续飞行35个小时,跨越2000多公里的海面。甚似金鸻,区别在初级飞羽过尾,白色的眉纹较粗,体羽多灰色。

    • 凤头距翅麦鸡

      凤头距翅麦鸡


      乌拉圭国鸟,整体青棕色或淡紫色,头部有棕黑色小羽冠。背青灰色,飞羽具黑色的距。与鸻科其他物种相比,体型较大,腿较长。翅形圆,有后趾,很小或者萎缩。

    • 黄脚三趾鹑

      黄脚三趾鹑


      在我国的文化及食用历史非常悠久,是古代六禽中的“鴳”。鴳雀焉知鸿鹄之志典故中的“鴳雀”。性胆怯、怕人,善于藏匿,在灌丛下或草丛中潜行,一般难于见到。不善鸣叫、飞行,善奔走,通常通过奔跑和藏匿来逃避敌害。

    • 水雉

      水雉


      因其有细长的脚爪,能轻步行走于睡莲、荷花、菱角、芡实等浮叶植物上,且体态优美,羽色艳丽,被美称为“凌波仙子”。善游泳和潜水,游泳时头尾上扬,露出水面甚高,有时亦潜行于水底或沿水面飞行。鸣叫似猫的“喵喵”声。

    • 铜翅水雉

      铜翅水雉


      拥有鸟类中很少见的一妻多夫制,非常罕见,即为特别。且雄鸟孵卵,孵化后负责照料,雄鸟常将雏鸟带在翅膀上或背上奔跑。善于游泳和潜水,遇到危险时急速奔跑、快速游开,或沉入水中隐藏,很少起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