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鸢:别名红鹰_红老鹰,为隼形目、鹰科、栗鸢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中国(内蒙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)、印度、缅甸、斯里兰卡、印尼、新几内亚、菲律宾及澳大利亚北部。野生于江河、湖泊、水塘、沼泽、沿海海岸和邻近的城镇与村庄。1783年命名,共4个亚种。常在渔村上空盘旋或直接栖息于高的房屋屋脊上,当有鱼类或其他动物内脏扔出时,则飞去捡食,有时也直接偷取渔民的鱼。我国2级保护鸟类。
觅食主要靠视觉,因而视力特别敏锐。通常栖息于高而突出的地方,以便能更好的观察四周,当发现地上有猎物时,则突然从空中直扑下去捕食。它也捕食从眼前飞过小鸟和大的昆虫等猎物。
体长36-51cm。头、颈、胸和上背白色。飞行时翅膀朝前倾斜并和身体稍微形成一定的角度,从上面看,翅膀为栗色,翅膀的尖端为黑色,头部和颈部为白色,其余部分为栗色,从下面看,翅膀内面为栗色,翅膀的尖端为黑色,飞羽呈淡红褐色。虹膜褐色,嘴为淡蓝绿色或淡柠檬色,基部为蓝色。嘴峰和嘴尖较谈,有时为淡黄色。蜡膜黄色,脚和趾暗黄色、黄灰色或黄绿色。与黑鸢及黑耳鸢区别在尾圆。
除繁殖期成对和成家族群外,通常单独活动。白天在湖滨、海滨、河岸或水域与村庄上空长时间地翱翔和滑翔,偶尔鼓动几下翅膀。飞行时两翅向前举,和身体呈一定角度,不像鸢那样两翅向左右平伸,但和鸢一样也多在空中呈圆圈翱翔和滑翔。在开阔的水面翱翔时通常离水而很低,有时也在村庄和田野上空翱翔,并不时发出长而悲哀的尖叫声,并带有颤音。飞累了则栖息于树上、房屋屋脊上或河边突出的岩石上。
除在地上捕食外,也在水中和空中捕食。主要以蟹、蛙、鱼等为食,也吃昆虫、虾和爬行类,偶尔也吃小鸟和啮齿类。捕获物或直接在地上啄食或栖息在树上啄食。有时到处游历觅食,或沿海岸飞翔,吃腐肉、死鱼和臭肉,在有大量死鱼的地方,也见成群觅食。
亚成鸟通体近褐,胸具纵纹,第2年为灰白,第3年具成鸟羽衣。
繁殖期4-7月。通常营巢于水边、农田地边或渔村中高大而孤立的树上,偶尔也有置于房屋屋顶上的,巢较粗糙。通常用枯树枝在树干枝叉上堆集而成,形状为盘状,中间下凹,里面放有细软的干草、棉花、破布条、毛发和纸屑。营巢雌雄共同承担,雄鸟运送巢材及食物,雌鸟筑巢。每窝产2-3枚卵。卵的形状为卵圆形,颜色为白色或淡蓝色。主要由雌鸟孵卵,孵化期为26-27天。雏鸟为晚成性,孵出后由亲鸟共同觅食喂养,约50-55天后即可飞翔和离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