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绿嘴地鹃(7)

    绿嘴地鹃_灰毛鸡_大绿嘴地鹃
  • 绿嘴地鹃:别名灰毛鸡_大绿嘴地鹃,为鹃形目、杜鹃科、地鹃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中国(西藏、云南、广西、海南)、孟加拉、不丹、柬埔寨、印度、印尼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尼泊尔、泰国、越南。野生于低山丘陵和山脚林缘地带的灌木丛、竹丛和丛林中。1830年命名,共6个亚种。

    体形似小鸦鹃,但羽色大致绿灰。叫声柔和,似鸦鹃叫声,但较少鸣叫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。多在林下地面或灌木丛中上下跳跃觅食。有时也活动在较高的树枝上,有危险即窜入下面灌木丛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鹃形
    生存环境:丛林
    颜色分类:蓝色_绿色
    性情分类:陆禽
    最大体型:59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15年
    适宜温度:22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昆虫

  • 绿嘴地鹃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43-59cm,重90-150g。眼先及颊角黑色,额侧及自鼻孔到耳后的一条纹以及眼下一些羽毛均白色。头顶至上背淡绿灰色,头顶杂以黑色条纹。背中部、三级飞羽、翼上覆羽及尾上覆羽等悉暗金属绿色。上体余部、翅余部及尾羽均为有金属光泽的暗蓝绿或暗绿色,各尾羽端具一白块斑。虹膜赤红色,眼外周皮肤裸露部分赤红(繁殖期)或暗红(非繁殖期)色。嘴绿色,基部及先端色暗,近嘴角处常沾红色,非繁殖期下嘴黄褐色,脚石板绿色。

  • 绿嘴地鹃生活习性 >

    休息时多栖于近地面的低枝上,不动也不叫。受惊后起飞,飞行较快,但每次飞行距离较短,多作短距离飞行。

  • 绿嘴地鹃饲养方法 >

    喜栖于原始林、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枝叶稠密及藤条缠结处。主要以象甲、金龟甲、蝽蟓、毛虫、蝗虫等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,也吃蜘蛛和其它小形无脊椎动物。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。

  • 绿嘴地鹃雌雄分辨 >

    幼鸟颜色与成体无明显差别,只是缺乏光泽,后头、颈、上背等沾棕栗色,下嘴橙褐色,尾羽短,下体棕色较少。

  • 绿嘴地鹃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为3-7月,一年繁殖2窝。通常营巢于林下灌木丛中,多置巢于距地不高的小树或小灌木枝上,也在竹丛中营巢。巢呈盘状,主要由枯枝、草茎、草根构成。内放有绿叶。每窝产卵2-4枚。卵的颜色为白色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lvzuidijuan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黑琴鸡


      属中型陆禽,大小与家鸡相仿。它18枚黑褐色的尾羽非常别致,最外侧的三对特别延长并呈镰刀状向外弯曲,与西洋古琴的形状十分相似,所以也称“黑琴鸡”。翼短圆,善跑、不善飞。脚强健,具锐爪,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。

    • 花尾榛鸡


      典型的林栖陆禽,平时多在松树枝杈间隐蔽,有人靠近,静止不动,危机时急跑,能飞,但距离很短。天敌主要有长尾林鸮、苍鹰等猛禽及一些鼬科动物。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它的肉可滋肾壮阳,所以它曾被过度捕猎。

    • 八声杜鹃


      中小型鸟类,喜开阔林地、次生林及农耕区,包括城镇村庄。单独或成对活动,较其它杜鹃更为活跃,常不断地在树枝间飞来飞去,常被小型鸟类群围攻击。叫声叫声为八声一度,熟悉于耳,但却难见其鸟。

    • 布谷鸟


      鸟类中的阴谋家,不折不扣的寄生鸟类。雄鸟上体纯暗灰色,两翅暗褐,翅缘白而杂以褐斑。有时晚上也鸣叫或边飞边鸣叫,叫声凄厉宏亮,很远便能听到它“布谷-布谷”的粗犷而单调的声音,每分钟可反复叫20次。

    • 四声杜鹃


      中型鸟类。常隐栖树林间,平时不易见到。叫声格外洪亮,因四声一度而得名,音拟“快快布谷”。每隔2-3秒钟一叫,有时彻夜不停,尤以天亮时为甚。不营巢,在苇莺、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,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。

    • 中杜鹃


      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。常单独活动,多站在高大而茂密的树上不断的鸣叫。有时也边飞边叫和在夜间鸣叫。鸣声低沉,单调,为二音节一度,其声似“嘣-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