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普通鸬鹚(5)

    普通鸬鹚_鱼鹰_黑鱼郎_水老鸦
  • 普通鸬鹚:别名鱼鹰_黑鱼郎_水老鸦,为鹈形目、鸬鹚科、鸬鹚属鸟类,原产于欧洲、亚洲、非洲、大洋洲、北美洲,亚种较多,分布十分广泛。栖息于河流、湖泊、池塘、水库、河口及其沼泽地带。1758年命名,共6个亚种。多为留鸟,特别是在中国南方繁殖的种群一般不迁徙。在黄河以北繁殖的种群,冬季一般都要迁到黄河或长江以南地区越冬。迁徙时常集成小群,有时亦有多达近百只的大群。

    属大型水鸟,通体黑色,头颈具紫绿色光泽,两肩和翅具青铜色光彩,嘴角和喉囊黄绿色,眼后下方白色,繁殖期间脸部有红色斑,头颈有白色丝状羽。常成群栖息于水边岩石上,呈站立姿势。善游泳和潜水,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、再翻身潜入水下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鹈形
    生存环境:湿地
    颜色分类:黑色_棕色
    性情分类:游禽
    最大体型:87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20年
    适宜温度:22℃±8℃
    食物饲料:鱼类

  • 普通鸬鹚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72-87cm,重1.4-2.3kg。嘴强而长,锥状,先端具锐钩,适于啄鱼,下喉有小囊。脚后位,趾扁,后趾较长,具全蹼。飞时颈和脚均伸直。普通鸬鹚夏羽头、颈和羽冠黑色,具紫绿色金属光泽,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。虹膜翠绿色,眼先橄榄绿色,眼周和喉侧裸露皮肤黄色,上嘴黑色,嘴缘和下嘴灰白色,喉囊橙黄色,脚黑色。

  • 普通鸬鹚生活习性 >

    性不甚畏人,常在海边、湖滨、淡水中间活动。栖止时,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。除迁徙时期外,一般不离开水域。

  • 普通鸬鹚饲养方法 >

    长时间地站立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静静地窥视,发现猎物后潜入水中追捕,以各种鱼类为食。潜水一般不超过4米,但能在水下追捕鱼类达40秒,捕到鱼后上到水面吞食。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。在能见度低的水里,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,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。繁殖期发出带喉音的咕哝声,其他时侯无声。但群栖时彼此间为争夺有利位置发生纠纷时会发出低沉的咕、咕的叫声。

  • 普通鸬鹚雌雄分辨 >

    幼鸟似成鸟冬羽,但色较淡,上体多呈暗茶褐色,头无冠羽,胸、腹中央为丝亮白色。

  • 普通鸬鹚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4-6月。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。营巢于湖边、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,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。每窝产卵3-5枚,淡蓝色或淡绿色,重42-49g,平均46g。雌雄亲鸟轮流孵卵,孵化期28-30天。刚孵出时全身赤裸无羽,约2周左右,身上被满绒羽,同时飞羽和尾羽开始长出。雌雄亲鸟共同育雏,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咽部取食半消化的食物,经过亲鸟约60天的喂养,幼鸟才能飞翔和离巢,3年左右性成熟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putongluci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蓝脚鲣鸟


      大型的热带海鸟。一对蓝色具有发达脚蹼的大脚,十分引人注目,样子也非常可爱呆萌。嘴粗壮,长直而尖,近似圆锥形,上下嘴缘均呈锯齿状,喉囊发达,有贮存作用。翅狭窄,长而尖,羽毛可防水。

    • 红脚鲣鸟


      我国西沙群岛最常见的大型海鸟之一,体色清新典雅,鲜艳夺目,羽毛洁白无瑕,仅有部分飞羽为黑色,常成千上万只栖息于西沙群岛最东部的东岛上。脚较为短小,行走时显得笨拙而有趣。在海上飞行时无声,仅在巢时发出叫声。

    • 丽色军舰鸟


      安提瓜和巴布达、基里巴斯国鸟,属大型海鸟,翅极长,翼展可达3m。尾长呈叉形。雄性具鲜红色喉囊,求偶时充气膨大如球形。飞翔极为迅捷和灵巧,但不善陆行,也不善于游泳。由于好斗,酷爱掠夺抢劫,也被称为强盗鸟。

    • 黑颈鸬鹚


      中型鸬鹚,体型比普通鸬鹚小得多。身体细长,嘴短粗,头较圆,颈较短,圆尾较长。性情温顺和不怕人,主要以鱼类为食。通过潜水,在水下觅食。2021年被列为我国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
    • 海鸬鹚


      留鸟,终年在繁殖地附近活动。有一定的飞翔能力,在地面行走则显得比较笨拙,休息的时候还要用坚硬的尾羽帮助支撑。但它们的潜水、捕鱼能力却非常强,在水中活动十分灵活。潜水最深可达10m,追踪鱼群最长达70秒。

    • 白尾鸏


      百慕大群岛国鸟,是中型海鸟,体型呈流线型,中央两枚尾羽极长。体羽以白色羽毛为主,通常略有轻微的粉红色色调。翅膀大幅而尖长,有黑色宽条状斑纹。具全蹼足,四趾之间均具有极发达的蹼互相连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