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

  • 三道眉草鹀(6)

    三道眉草鹀_大白眉_犁雀儿_三道眉_山带子_山麻雀
  • 三道眉草鹀:别名大白眉_犁雀儿_三道眉_山带子_山麻雀,为雀形目、鹀科、鹀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,包括中国、日本、哈萨克斯坦、老挝、朝鲜、吉尔吉斯斯坦,俄罗斯联邦。我国从东北北部,西至新疆,南至广东,西南至四川均有分布。喜栖于海拔2600m以下的开阔地带、丘陵地带、稀疏阔叶林、人工林和其他小片林缘。而500-1100m间为此鸟的优势区域。多为留鸟。1843年命名,共5个亚种。

    头部有醒目的黑白条纹,及白色眉纹。雄鸟鸣声动听,特别在繁殖时期,它们就会分散找配偶,此时它们的叫声会更加的动听,从清晨到中午站在小树尖或电线上鸣唱不已,可以说惟妙惟肖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雀形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黄色_棕色
    性情分类:鸣禽
    最大体型:17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12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杂食

  • 三道眉草鹀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15-17cm,雄鸟头顶及枕深栗红色,羽缘淡黄色。眼先及下部各有一条黑纹,耳羽深栗色。上体余部栗红色,向后渐淡,各羽缘以土黄色,并具黑色羽干纹,而下体和尾上覆羽纯色。虹膜栗褐色;嘴灰黑色,下嘴较浅,腿脚肉色。

  • 三道眉草鹀生活习性 >

    冬季常成群活动,由数十只结集在一起。繁殖时则分散成对活动。在电线杆上、岩石上、空旷的地面上、草丛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。如果在天气寒冷的时候,一般它们都是成群结队的集体活动。

  • 三道眉草鹀饲养方法 >

    野生情况下,冬春季食谱以野生草种为主,夏季以昆虫为主。人工饲养属食谷笼鸟,可用黄雀笼,亦可自制类似大小的竹笼。笼子最好是封闭底、并有底圈,以防谷粒或谷壳飞出笼外。小型食、水罐各一枚、栖杠一根。可只给粒料,不给软料。如把谷子(或草籽)和稻子各半混合后喂给,经常在笼中挂喂些蔬菜或野菜,任其自选。冬季增加10%的油菜籽。换羽期补充10%的鸡蛋小米(或鸡蛋大米)。

  • 三道眉草鹀雌雄分辨 >

    雄雌个体同形异色。雌鸟色较淡,眉纹及下颊纹黄色,胸浓黄色。

  • 三道眉草鹀繁殖方式 >

    每年一窝。巢筑完成后,当天或隔一天开始产卵。内置4至5枚卵,卵壳色泽变化很大,但同一窝却基本相似。卵椭圆形,白色或乳白色,钝端有蝌蚪状黑斑联成环状,其他部位少有斑点。雌鸟孵化,期限为12-13天。雏鸟一般1-2天出齐,留巢期为10-112天,两性育雏,幼鸟离巢后在亲鸟带领下,在巢区附近游荡3-5天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sandaomeicaowu/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小仙鹟


      雄鸟体羽深蓝,与大仙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,胸蓝色,臀白色。繁殖期间鸣声清脆婉转,清晨和黄昏鸣叫最为频繁。与大仙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,颈背褐色,项纹色浅。

    • 丽彩鹀


      生活在北美的一种歌鸟,雄鸟羽毛色泽鲜艳,叫声委婉动听,鹀科家族中的骄傲。世界生物学界大咖林奈,在18世纪时所著的《自然系统》将其描述为北美最美丽的鸟。它也是世界上色彩最绚丽的鸣禽之一。

    • 禾花雀


      喜群聚,常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,最多3500只-7000只,非常壮观。因一道菜单,从遮天蔽日到极度濒危。在俄罗斯的种群比2004年之前减少了99%,而在芬兰,2009年之后,人们再也没见过这种曾经很常见的鸟。

    • 红肋绣眼鸟


      性情活跃的小型鸣禽,体态秀丽的、鸣唱动听,在笼养条件下,经常是灵敏的攀跃于笼缘间,并不停鸣唱,很少休息。跳跃的动作更是姿态万千,倒悬、侧挂、仰望、栖架上的后滚翻等,动作都很独特,非常喜人可爱。

    • 暗绿绣眼鸟


      性情活泼,常在林间敏捷地穿飞跳跃。鸣叫声婉转动听。上体绿色,下体白色,颏、喉和尾下覆羽淡黄色。相似种:红胁绣眼鸟两胁红色、灰腹绣眼鸟上体较黄、喉、上胸黄色,下胸和两胁灰色,腹中部有一黄色纵带。

    • 灰腹绣眼鸟


      上体黄绿色,眼周具一白色眼圈,眼先和眼下方黑色。颏、喉和上胸鲜黄色,下胸和两胁灰色。腹灰白色,中央具不甚明显的黄色纵纹,尾下覆羽鲜黄色。野外会与太阳鸟、暗绿绣眼鸟等其它鸟类混群活动和觅食。

    • 扫码进入本网站

      关注公众号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