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山斑鸠(6)

    山斑鸠_花翼_雉鸠_麒麟鸠_麒麟斑_金背斑鸠
  • 山斑鸠:别名花翼_雉鸠_麒麟鸠_麒麟斑_金背斑鸠,为鸽形目、鸠鸽科、斑鸠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大部分地区,包括中国、阿富汗、孟加拉、不丹、柬埔寨、印度、伊朗、日本、朝鲜、俄罗斯、泰国、土库曼斯坦等地。栖息于低山丘陵、平原和山地阔叶林、混交林、次生林、果园和农田耕地以及宅旁竹林和树上。1790年命名,共6个亚种。北方鸟会南下越冬。

    嘴爪平直或稍弯曲,嘴基部柔软,被以蜡膜,嘴端膨大而具角质。颈和脚均较短,胫全被羽。下体多偏粉色,脚红色。在地面活动时十分活跃,常小步迅速前进,边走边觅食,头前后摆动。起飞时带有高频“噗噗”声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鸠鸟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灰色
    性情分类:陆禽
    最大体型:36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16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种子

  • 山斑鸠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30-36cm,重175-323g。前额和头顶前部蓝灰色,头顶后部至后颈转为沾栗的棕灰色,颈基两侧各有一块羽缘为蓝灰色的黑羽,形成显著黑灰色颈斑。上背褐色,各羽缘以红褐色。下背和腰蓝灰色,尾上覆羽和尾同为褐色,具蓝灰色羽端,愈向外侧蓝灰色羽端愈宽阔。下体为葡萄酒红褐色,颏、喉棕色沾染粉红色,胸沾灰,腹淡灰色,两胁、腑羽及尾下覆羽蓝灰色。虹膜金黄色或橙色,嘴铅蓝色,脚洋红色,爪角褐色。

  • 山斑鸠生活习性 >

    成对或单独活动,多在开阔农耕区、村庄及房前屋后、寺院周围,或小沟渠附近,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,有时成对栖息于树上。如伤其雌鸟,雄鸟惊飞后数度飞回原处上空盘旋鸣叫。飞翔时两翅鼓动频繁,直而迅速。有时亦滑翔,特别是从树上往地面飞行时。鸣声低沉,其声似ku-ku-ku反复重复多次。

  • 山斑鸠饲养方法 >

    取食于地面,多为果实、种子、草子、嫩叶、幼芽,也吃农作物,如稻谷、玉米、高粱、小米、黄豆、绿豆、油菜子、幼小螺蛳等,有时也吃鳞翅目幼虫、甲虫等昆虫。冬天,乌鸫吃食樟树籽后吐出的樟树籽硬核成为山斑鸠的重要食物来源。

  • 山斑鸠雌雄分辨 >

    雌雄相似。

  • 山斑鸠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4-7月,通常年产2窝。营巢于森林中树上,也在宅旁竹林、孤树或灌木丛中营巢。每窝产卵2枚,卵白色,椭圆形,光滑无斑,重7-12g。雌雄亲鸟轮流孵卵,孵卵期间甚为恋巢,有时人在巢下走动或停留亦不离巢飞走,孵卵期18-19天。雏鸟晚成性,刚出壳时雏鸟裸露无羽,身上仅有稀疏几根黄色毛状绒羽。经过18-20天的喂养,幼鸟即可离巢飞翔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shanbanjiu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毛腿沙鸡

      毛腿沙鸡


      大小似家鸽,但尾甚长而尖,翅亦尖长。通体沙灰色,背部密被黑色横斑。行走时,身体左右摆动。飞行呈波浪前进,常贴地面低飞,两翅扇动快,发出呼呼声响,十分迅速。通常飞行数百米即降落,不长距离飞行。

    • 黑腹沙鸡

      黑腹沙鸡


      善于奔跑、飞行。飞行时,两翅煽动非常迅速,常发出“呼呼”的声响,飞行的速度也比较快。虽然它的名字也叫“鸡”,但与鸡类的亲缘关系较远,而与鸠鸽类的亲缘关系却较近。

    • 灰斑鸠

      灰斑鸠


      后颈基处有一道半月形黑色领环,其前后缘均为灰白色或白色,使黑色领环衬托得更为醒目。在我国较为常见,群居性,多呈小群或与其他斑鸠混群活动,对人类戒备心不强,在人类的居住区周围经常能发现它的身影。

    • 火斑鸠

      火斑鸠


      鸠鸽科形较小的品种,也是斑鸠属中动作较为敏捷的品种。飞行甚快,常发出“呼呼”的振翅声。雄鸟头部至后颈呈蓝灰色,颈后有一条黑色领环,延伸至颈两侧。

    • 欧斑鸠

      欧斑鸠


      体型较小的粉褐色斑鸠,体型大小和野鸽相似,但体形稍长些。颈基部两侧有有数条外缘白色的新月形黑色斑纹,极为醒目。与火斑鸠的区别于色彩较浅,翼覆羽无白色羽端,背及颈背褐色浓,颈及尾侧斑纹较白。

    • 蓝凤冠鸠

      蓝凤冠鸠


      鸽子家族最美丽的成员之一,通体呈蓝色,羽毛光滑整洁,头顶耸立淡蓝色的扇状羽冠,极为美丽,引人注目,如京戏中的凤冠一般,因此得名。它体型较大,如同小火鸡,打破了人类对鸽类形态的传统观点,它还是渡渡鸟的近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