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鹃鸠:别名棕头鹃鸠,为鸽形目、鸠鸽科、鹃鸠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中国(云南南部西双版纳)、文莱、印尼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泰国、东帝汶、越南。野生于海拔600-2000m以下的高山森林,有时也出现于林缘和山脚平原,在森林中栖息觅食,也常常群起在附近稻田掠食。1834年命名,共8个亚种。2021年列为我国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1级保护野生动物。
为家族内体型较小的留鸟,体形比斑尾鹃鸠还小很多。通常成群活动,行动从容,遇到危险时总要停留片刻才起飞。主要以植物果实、种子和嫩芽为食。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偶见,为我国1级保护野生动物。
体长30-33cm。雄鸟头顶和头侧为栗棕色,上背及两肩的棕色稍淡,具少量黑褐色细横斑,并且具有金属绿色光泽。下背、腰部及尾上覆羽暗褐色,尾上覆羽还缀有锈红色。中央尾羽为棕红褐色,没有斑,外侧尾羽为栗棕色而具有黑色次端斑。翅膀大都为暗褐色。颏部、喉部近白色,其余下体为棕黄色,胸部还具有宽的白色羽缘,形成显著的白斑。胸侧则杂有黑色的横斑,尾下覆羽为深棕红色。虹膜为珠灰色,嘴角褐色。脚和趾暗紫褐色,爪角褐色。
叫声低沉。
栖息于多树或多岩石的山区和农村。在岩缝、峭壁或树木枝条上营巢。食物多是杂草种子、农作物种子和各类植物果实。
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,但上背没有金属绿色光泽,胸部杂有较多的黑色。
繁殖期4-7月。常成对营巢繁殖。通常营巢于林中树上枝杈间或灌丛与竹丛间。巢主要由细枝和苔藓等构成。每窝通常产卵1枚。卵的颜色为淡皮黄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