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寿带鸟:别名寿带鸟,为雀形目、鹟科、寿带鸟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南部,阿富汗、孟加拉、不丹、印度、哈萨克斯坦、缅甸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、斯里兰卡、塔吉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。野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中。1758年命名,共4个亚种。飞行缓慢,长尾摇曳,如风筝飘带,异常优雅悦目,但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。
常从栖息的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昆虫,偶尔亦降落到地上,落地时长尾高举。鸣声高吭、洪亮,鸣叫时羽冠耸立。繁殖为一夫一妻制,领地性很强,雄鸟占区筑巢时非常不容忍入侵者。
体长19-22cm(不含雄性的长尾羽)。雄鸟有两种色形:白色和红褐色。在红褐色形态中,上体是红褐色而不是白色。二种形态的下半部分都是白色的。雄鸟长尾羽下垂拖曳。头部是闪亮的蓝黑色,还有一个耸起的羽冠。有深蓝色至黑色的喉咙,明亮的蓝色眼圈,虹膜黑色。长尾红褐色的鸟类通常在翅膀和尾羽上没有轴条纹,而在白色的鸟类中,有轴条纹,有时翅膀和尾羽的边缘是黑色的。
常单独或成对活动,偶尔也见3-5只成群。性羞怯,常活动在森林中下层茂密的树枝间,时而在树枝上跳来跳去,时而在枝间飞翔,或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。繁殖期间领域性甚强,一旦有别的鸟侵入,立刻加以驱赶,直到赶走为止。
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,所吃食物种类主要有甲虫、金龟甲、剑虻、蝉、粉蝶、蛾类幼虫、蝗虫、螽斯等鞘翅目、鳞翅目、直翅目、双翅目、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,也会吃很少量和植物种子。雏鸟晚成性,雌雄亲鸟共同育雏,经过11-12天的喂养,幼鸟即可离巢。
雄雌鸟外观不同。雌鸟喉咙灰色,上体及背部红褐色,下体白色。它们缺少雄鸟的长尾羽毛。与雄鸟不同,雌鸟有灰色的喉咙和微弱的眼圈,而雄鸟则。亚成鸟的雄鸟看起来与雌鸟非常相似,但喉部颜色和眼圈不同。雄性亚成鸟看起来非常像雌鸟,但有黑色的喉咙和蓝眼圈。年轻的雄鸟体羽红褐色,尾巴短,在第2-3年会长出长尾。
繁殖期3-8月,主要是5-6月。营巢由雌雄鸟共同承担,每个巢5-6天即可完成,巢呈倒圆锥形,结构相当精致,巢外壁以植物花序、苔藓、羽毛、棉花和蛛网编织而成,内壁由细草根、草叶、草茎、树皮纤维和苔藓构成。每窝产卵2-4枚,卵为椭圆形或梨形,卵的颜色变化较大,有的为乳白色或灰黄白色、被有红褐色斑点,有的为驼灰色、具栗色斑点。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,雄鸟在雌鸟离巢期向亦参与孵卵活动,孵化期14-16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