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棕背伯劳(6)

    棕背伯劳_海南鵙_桂来姆_大红背伯劳
  • 棕背伯劳:别名海南鵙_桂来姆_大红背伯劳,为雀形目、伯劳科、伯劳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、北美洲亚热带及热带地区。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有分布。野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,包括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,有时也到园林、农田、村宅河流附近,活动。1758年命名,共11个亚种。繁殖期间常站在树顶端枝头高声鸣叫,不断重复的哨音,并能模仿红嘴相思鸟、黄鹂等其他鸟类的鸣叫声,鸣声悠扬、婉转悦耳。有时边鸣唱边从树顶端向空中飞出数米,快速地扇动两翅,然后又停落到原处。

    伯劳属体型较大的品种,可归属鱼小型猛禽或中型鸣禽。世界分布十分广泛,我国也十分常见。属留鸟,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,多单独活动。性凶猛,不仅善于捕食昆虫,也能捕杀小鸟、蛙和啮齿类。鸣声似Zhigia-zhigia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雀形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橙色_黑色
    性情分类:猛禽
    最大体型:23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12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肉食

  • 棕背伯劳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22-28cm,重40-110g。喙粗壮而侧扁,先端具利钩和齿突,嘴须发达。翅短圆;尾长,圆形或楔形。跗跖强健,趾具钩爪。头大,背棕红色。尾长、黑色,外侧尾羽皮黄褐色。两翅黑色具白色翼斑,额、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灰色、具黑色贯眼纹。下体颏、喉白色,其余下体棕白色。虹膜暗褐色,嘴、脚黑色。

  • 棕背伯劳生活习性 >

    常见在林旁、农田、果园、河谷、路旁和林缘地带的乔木树上与灌丛中活动,有时也见在田间和路边的电线上东张西望,一旦发现猎物,立刻飞去追捕,然后返回原处吞吃。领域性甚强,特别是繁殖期间,常常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,当见人或情绪激动时,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。

  • 棕背伯劳饲养方法 >

    肉食性鸟类,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。所吃食物主要有鞘翅目金龟甲、半翅目椿象、直翅目蝗虫、蟋蟀、蚱蜢,革翅目蠼蝗,蜻蜓目豆娘,膜翅目胡蜂、蚂蚁等。此外也捕食小鸟、青蛙、蜥蜴和鼠类,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。

  • 棕背伯劳雌雄分辨 >

  • 棕背伯劳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4-7月。在树上筑碗状巢,营巢材料通常就地取材,主要由细枝、枯草茎、枯草叶、树叶、竹叶以及其他植物纤维构成。每窝产卵3-6枚,通常4-5枚。卵的颜色变化较大,有淡青色、乳白色、粉红色或淡绿灰色,被有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红褐色斑点。由雌鸟孵化约15天,雏期约15-18天,双亲哺育。雏鸟留巢期13-14天,雌雄双亲共同育雏,并竭力保护它们的觅食领域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zongbeibolao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领雀嘴鹎

      领雀嘴鹎


      我国特有中小型鸟类,是山区常见鸟类之一。该鸟羽色艳丽,嘴短而粗厚呈黄色,可作为笼养观赏鸟人工饲养,但是只能饲养人工繁育品种,禁止饲养野生个体。鸣声婉转悦耳,其声为Pa-De-Pa-De。

    • 红尾伯劳

      红尾伯劳


      繁殖期间则常站在小树顶端仰首翘尾地高声鸣唱,鸣声粗犷、响亮、激昂有力,有时边鸣唱边突然飞向树顶上空,快速地扇动翅膀原地飞翔一阵后又落入枝头继续鸣唱,见到人后立刻往下飞入茂密的枝叶丛中或灌丛中。

    • 灰伯劳

      灰伯劳


      古语劳燕分飞中的劳,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,体形较大,胆子大,性情较为凶猛,类似鹫和鹰,嗜吃小型动物、鸟类、蜥蜴、各种昆虫以及其它活动物,有雀中猛禽之称,也有人称其为屠夫鸟。

    • 虎纹伯劳

      虎纹伯劳


      具备伯劳科鸟内典型习性,性情较为凶猛,不仅捕虫为食,还会袭击小鸟和鼠类。雄鸟头顶至上背青灰色,自前额基部、眼先向后,经头侧过眼达于耳区,有宽阔的黑色过眼纹。

    • 红胸黑伯劳

      红胸黑伯劳


      纳米比亚国鸟,小型鸣禽,极度灵活。羽色鲜艳,喙形短粗,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,善于鸣啭。体羽大多为黑色、红色相间,或主要由绿色、黄色或黄褐色、朱红色组成。

    • 戴菊莺

      戴菊莺


      卢森堡国鸟,除蜂鸟外,体型最小的鸟类之一。它分布广泛,歌声动听,体态轻巧,惹人喜爱。因头顶中央柠檬黄色或橙黄色羽冠,像戴了一朵鲜艳的小菊花而得名。又因头顶亮黄色的羽毛酷似王冠,而被称为“鸟类之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