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棕面莺(7)

    棕面莺_棕脸鹟莺
  • 棕面莺:别名棕脸鹟莺,为雀形目、鹟科、鹟莺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南部,中国(华中、华南、云南)、孟加拉、不丹、印度、老挝、缅甸、尼泊尔、泰国、越南等地。野生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常绿林及竹林密丛,常在树林和竹林上层,也在林下灌木和林缘疏林中活动。1854年命名,共3个亚种。

    我国较为常见的留鸟。其色彩亮丽,很有特色。频繁在树枝间飞来飞去,多在空中飞翔捕食。繁殖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,其他季节亦成群,有时也和其他种类的小鸟混群。鸣声单独清脆,声似“铃-铃-铃”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鹟科
    生存环境:丛林
    颜色分类:黄色_绿色
    性情分类:鸣禽
    最大体型:10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14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杂食

  • 棕面莺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10cm。前额、头侧、颈侧淡茶黄栗色,头顶和枕淡赭橄榄色或棕褐色,头顶两侧各有一长的黑色纵纹从前额一直延伸到枕侧。背、肩和翅上黄橄榄绿色,腰淡黄白色。飞羽褐色或黑褐色,外翈羽缘亮黄绿色。尾淡褐色或淡棕褐色,羽缘淡绿色。上胸黄色,常常形成一条窄的黄色胸带,横跨于上胸。华南亚种较其他二个亚种脸部棕红色较重,上体色较深。虹膜栗褐色,上嘴褐色或淡褐色,下嘴黄色,脚绿灰色。

  • 棕面莺生活习性 >

  • 棕面莺饲养方法 >

    主要以毛虫、蚱蜢等鞘翅目、鳞翅目、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,也吃蝗虫、甲虫、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。

  • 棕面莺雌雄分辨 >

    雌雄羽色相似。

  • 棕面莺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期4-6月,营巢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竹林和稀疏的常绿阔叶林中,巢多置于枯死的竹子洞中,内垫月竹叶苔藓和纤维。每窝产卵3-6枚,卵淡粉红色、被有朱红色或紫灰色斑点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zongmianying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白腹蓝鹟

      白腹蓝鹟


      雄鸟常站在河谷和溪流附近高树上常时间的鸣叫,最晚迟至日落以后还能听到叫声,清脆婉转,悦耳动听,为一连串的哨声。

    • 红尾水鸲

      红尾水鸲


      雄鸟羽色鲜艳,特点十足,通体暗灰蓝色,翅黑褐色,尾羽和尾的上、下覆羽均栗红色,对比十分鲜明。当有人干扰时,则紧贴水面沿河飞行。常边飞边发出“吱-吱”的鸣叫声,声音单调清脆。

    • 文须雀

      文须雀


      上体棕黄色,翅黑色具白色翅斑,外侧尾羽白色。雄鸟头灰色,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,形成一粗著的黑斑,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。尤其喜欢在靠近水面的芦苇下部活动,并不时发出吱、吱、吱的叫声,是容易听见叫声而难以见到鸟。

    • 小仙鹟

      小仙鹟


      雄鸟体羽深蓝,与大仙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,胸蓝色,臀白色。繁殖期间鸣声清脆婉转,清晨和黄昏鸣叫最为频繁。与大仙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,颈背褐色,项纹色浅。

    • 紫啸鸫

      紫啸鸫


      体羽呈深紫蓝色,远观呈黑色,近看为紫色。前额基部和眼先黑色,各羽末端均具辉亮的淡紫色滴状斑,此滴状斑在头顶和后颈较小,在两肩和背部较大,腰和尾上覆羽滴状斑较小而且稀疏。

    • 黑头林鵙鹟

      黑头林鵙鹟


      林鵙鹟属成员,是已知极少数能运用毒素进行自我防卫的鸟类之一。并会采用合作的繁殖方式,繁育后代。捕食有毒昆虫时,将昆虫所携带高箭毒蛙毒素沉积在羽毛、皮肤中。人类接触它,会产生强烈的刺痛感、长时间麻木感、打喷嚏及流泪、眼部灼烧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