棕犀鸟:别名棕角犀鸟,为佛法僧目、犀鸟科、角犀鸟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南部太平洋诸岛屿,包括中国(台湾、东沙岛、西沙、中沙、南沙群岛)、菲律宾、文莱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尼苏门答腊、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。野生于热带森林。1766年命名。人类的盗猎与居住地的扩张导,是它最大威胁,IUCN已将其列为近危物种。
颜色艳丽、外形美丽,动作较为敏捷,是非常罕见的珍稀鸟类。在菲律宾吕宋岛分布较多,野生于热带森林中。它嘴部上方的盔冠特点十足,呈现新月状,为鲜艳的红色,与鸟喙极为统一,像是古代官员的头饰一般。
虽然被称为棕犀鸟,但它们的大部分颜色都呈现黑色,只有胸前和颈部长有一块明显的棕色斑块,在脸颊的四周交界,而界线处泛着浅浅的明黄色,和脑袋上的黑色羽毛形成鲜明对比。鸟喙极为宽大,并且在上嘴壳上方长有一个月状的盔状物,看起来就像犀牛的角一样厚实,所以被称为棕犀鸟。它的尾巴极为修长,几乎占到体长的三分之一,在飞行的时候能给予它更多的升力。眼睛有两种颜色,通常绿色或者蓝色居多。
白天觅食,常成对活动。通常寻找腐木作为巢穴的垫材。
繁殖期的时候,会用羽毛装饰产房,产卵1-4枚,之后雄鸟在外守护,雌鸟负责孵化,并且还会将洞口用泥土封起来,这样雏鸟就不用怕蛇之类的天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