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棕灶鸟(5)

    棕灶鸟_
  • 棕灶鸟:别名,为雀形目、灶鸟科、灶鸟属鸟类,原产于南美洲阿根廷、玻利维亚、巴西、巴拉圭和乌拉圭。栖息于海拔3500m以下的热带稀树草原、次生丛林、草坪灌丛、牧场耕地、公园和花园,通常在河流,湖泊和池塘等水域附近生活。栖多集群生活及繁殖。1788年命名,共5个亚种。

    阿根廷国鸟,其圆拱形似面包烤炉的泥巢,筑巢精巧、独具特色、技艺高超,深受阿根廷人的偏爱,喻其为面包师。绝大多数鸟类使用嫩枝搭建巢穴,相比之下,南美洲的棕灶鸟则是一个另类,会在树上建造土窝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雀形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棕色
    性情分类:鸣禽
    最大体型:23cm
    迁徙类型:留鸟
    寿命年限:23年
    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    食物饲料:杂食

  • 棕灶鸟形态特征 >

    头体长16-23cm,重31-65g。尾方形,喙很直。冠褐色,喉咙白色,上体羽毛呈红褐色,飞羽略灰暗,尾巴红褐色,下体是一种略带苍白的棕黄褐色。鸣肌不发达,离趾型足,趾三前一后,后趾与中趾等长。腿细弱,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。雀腭型头骨,雏鸟晚成性。虹膜红褐色至肉桂色。腿和脚是灰色、棕色或黑色。它们的体形随分布的北方至南方逐渐有所变化。腿细长,适合在开阔的草原上生活。

  • 棕灶鸟生活习性 >

    主要是单独或成对活动,缺乏空中觅食的能力。它们收集泥土和粪便,在高枝上建造一个碗状巢穴。在阳光的烘烤下,巢穴逐渐变硬,允许棕灶鸟在里面产卵。它们的巢穴建在背风处,防止被大风吹跨,同时也能经受住其他恶劣天气考验,是一个理想的避难所。

  • 棕灶鸟饲养方法 >

    在地面上步行觅食,在裸露的地面或枯叶中寻找无脊椎动物和种子,并且经常用其鸟喙从泥浆中探查食物。主要以几种无脊椎动物(蜗牛和幼卵)、蜘蛛、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为食,偶尔也吃植物性物质,如种子和果实。雏鸡主要喂食昆虫及昆虫幼虫等。

  • 棕灶鸟雌雄分辨 >

    幼鸟下体稍为淡色。

  • 棕灶鸟繁殖方式 >

    一年四季均可繁殖,但主要的繁殖期在8-12月期间,在南方主要是春季和夏季。每窝大约产3-4卵,孵化期约16-17日天,双亲一同孵化和喂雏,孵化期约为14-18天。幼鸟离巢期约24-26天。它们在父母的领地内停留了4-9个月。亚成鸟可能会帮助建造新的巢穴,但父母会攻击并把它们趋离巢穴。该物种每个季节可产两窝卵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n/zongzaoniao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大苇莺


      是莺类中体型最大的苇莺品种,苇塘及水洼地的典型优势物种。性活跃,常单独或成对地在草茎、芦苇丛和灌丛之间跳跃、攀缘。鸣声高而响亮,似Karra-Karreet或Brit-Iprt,远处听起来像“嘎,嘎,吉”,常被人误认为是青蛙的叫声。

    • 湿地苇莺


      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强的鸟,能模仿60多种动物叫声。是苇塘及沼泽地区内较为常见的食虫鸟类,体色以褐为主,嘴细尖,体型纤长,性活跃,在草茎间穿飞及跳跃寻捕昆虫。

    • 棕头鸦雀


      我国很常见的留鸟。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,秋冬季节有时也集成20或30多只乃至更大的群。性活泼而大胆,不甚怕人,常边飞边叫或边跳边叫,鸣声低沉而急速,较为嘈杂,其声似Dz-dzek。

    • 红寡妇鸟


      体型很小,分布在赤道以南非洲的湿地及草原,而橙巧织雀分布在赤道以北。负责繁殖的雄鸟色彩鲜艳,呈红色或橙色相间黑色。而不负责繁殖的其他雄鸟及雌鸟呈褐色,下身较淡色。

    • 棕榈鹡


      多米尼加国鸟,喙粗壮,上部体羽呈绿褐色,下部带白色,有暗色条纹。常成群觅食浆果和花。筑巢方式非常特别,很多同类在一株树上筑公共的大巢,每对鸟各有一个入口与巢室,最多可栖息达30对鸟。

    • 亚马逊皇霸鹟


      鸟如其名,雄鸟拥有极为华丽、硕大的羽冠一旦横向展开,仿佛一顶天鹅绒冠冕,一秒秀出“皇霸”之气。而且羽冠颜色夸张而又鲜艳,色彩层次分明,完全展开时呈扇形,很像清朝格格佩戴的帽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