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北方狭口蛙(4)

    北方狭口蛙_雨蛙_气鼓子
  • 北方狭口蛙:别名雨蛙_气鼓子,为蛙形目、姬蛙科、狭口蛙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、朝鲜、韩国,我国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湖北、江苏、浙江。栖息于海拔50-1200m的平原和山区,常选择水坑附近的草丛中或土穴内或石下作为栖息位点。1903年命名,无亚种。夏天在田丛中觅食,十月开始入河,喜陆栖,因其后肢有发达的内蹠突,故善于挖土钻穴,所栖洞穴常深达数尺。

    夏季大雨时,可听到雄蛙发出“姆阿-姆阿”洪亮而低沉的鸣叫声。受到惊扰时,一边用蹠突向两侧拨开松土,一边将身体往下蹲埋予土中,最后只露出鼻、眼于穴外。被捕获或遇到敌害侵袭,肚子气涨如鼓,故有“气鼓子”之别名。

  • 科目分类:蛙类
    生存环境:湿地
    颜色分类:绿色_棕色
    居住环境:两栖
    最大体型:4.5cm
    性情分类:温和
    寿命年限:8年
    适宜温度:22℃±4℃
    食物饲料:昆虫

  • 北方狭口蛙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3.5-4.5cm。体型较小,头较宽,吻短而圆,吻棱不明显。前肢细长,指端钝圆。后肢粗短,胫跗关节前达肩部。皮肤厚而较光滑,有少数小疣散予背面,体背呈棕褐色。腹面平滑无疣,腹部色浅,肛孔周围有很多小疣。鼻孔近吻端,眼间距大于鼻间距,鼓膜不显著。生活时颜色变异较大,一般背呈棕褐色,或浅或深。头后常有肉红色波状宽横纹,背部及四肢上部常有不规则棕黑色点斑,体侧及侧下方以及后肢内侧有深浅相间的网状纹,非常明显。

  • 北方狭口蛙生活习性 >

    有冬眠习性,不善于跳跃,多爬行,平时很难见到它的踪迹,一般雨后出现。

  • 北方狭口蛙饲养方法 >

    适温20-25℃,水温在20℃左右,水的pH值为6.5-7,水泡及水沟积水深100-500mm,这时候是北方狭口蛙出现的最佳时机。北方狭口蛙冬季多在死水泡泽中越冬,来年四月十五日前后出河。北方狭口蛙食性有各种昆虫,如鞘翅目、双翅目、膜翅目等,也食树根、花草的花、叶等。

  • 北方狭口蛙雌雄分辨 >

    雄蛙有单咽下外声囊,咽喉部黑色,胸部有一显著之皮肤腺,雄性线极显著。蝌蚪体较扁,头部更扁。口在头前端,无唇齿和角质颌,而为“o”形肉质口缘。眼小,位于头两侧。尾高,尾端尖细。背面呈深棕色。

  • 北方狭口蛙繁殖方式 >

    繁殖季节很短,常在7-8月间暴雨后的夜晚,产卵期以雨季到来的早迟而定,常在大雨的夜间产卵,亦有白天产卵者。卵多产于路旁受阳光照射较多的临时性水坑和水泡子内。交配时,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腋部,腹面有大量粘液,以增强与雌体的附着力。一只雌蛙每次可连续产卵1500粒左右,借帽状漂浮器浮于水面,可充分吸收阳光和氧气。其胚胎发育很快,从产卵至变态成幼蛙,只需20天左右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p/beifangxiakouwa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饰纹姬蛙


      体型较小的蛙类,略呈三角形,体长一般在3cm以下。背部比较光滑,只要少量分散的小疣粒。背部颜色有变异,有对称排列的灰色或灰棕色八字形斑纹。

    • 花姬蛙


      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皮肤较光滑,具有少数分散的小疣粒,皮肤光滑,背部浅棕色,杂有黑棕色及浅棕色花纹,两眼间有连续或断续黑棕色横纹。繁殖期的雄蛙鸣叫声清脆悦耳。

    • 马达加斯加彩虹蛙


      自然界的“伪装大师”,身体五颜六色,像美丽的彩虹,是马达加斯加岛蛙类中,装饰最为豪华的。当受到威胁时,身体会膨胀,恐吓敌人。2008年,它被誉为是这个星球上“最罕见、最不寻常的两栖类”称号。

    • 花狭口蛙


      体形虽然不大,却是姬蛙科家族中的巨无霸。皮肤厚,光滑,但有一些圆形颗粒。背部棕色,有一个深棕色大三角形斑,看起来很像一个花瓶。趾端膨大成吸盘,因此会爬树。善于利用足部挖掘,仅需数秒钟即可将身体埋入土中。

    • 羊鸣蛙


      小头小嘴,身体圆胖,四肢短小,看起来就像日本的相扑选手,非常可爱。因鸣叫声酷似绵羊,因此得名,野生条件下主要以蚂蚁或白蚁为食。

    • 达尔文蛙


      鼻长而尖,故又名尖吻蛙。雌蛙将少数大型的白色卵团产于潮湿的地面,雄蛙会在卵团旁守候2-3周,当卵孵化成蝌蚪时,雄蛙将蝌蚪衔进口中,在声囊中哺育,此时成蛙停止觅食及鸣叫,直至蝌蚪变态为幼蛙,脱口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