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氏角蜥:别名冠状角蜥,为蜥蜴目、美洲鬣蜥科、角蜥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北美洲美国加州南部、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。野生于沿海荒漠地区。在分布地数量众多,十分常见。原隶属于海湾角蜥亚种,后通过形态学差异,独立为新物种。虽被IUCN定为无危,但整体数量仍在减少。一方面是环境恶化因素,另一方面则是人为捕捉,作为宠物进行贸易。
角蜥家族常见的宠物品种,野外天敌众多,胆子极小。体色较白和较黑个体会喷血,是抵御犬科、猫科的神器。当遇到蛇类,会压扁身体,让敌人很难下口。它的角是红色的,背的鳞片更大更硬,而沙漠角蜥鳞片又小又软。
肛吻长7-12cm。比沙漠角蜥略大,体色为白色或褐色,背部带有黑色的斑纹。多数情况下它们的腹部是黄色的,并带有黑色斑点。这些黄色偶尔会蔓延到体侧和背部。形态与沙漠角蜥有几分相似,但区分起来并不难。首先,体侧的特殊鳞片是区分不同角蜥的重要标志,这些鳞片特化成尖锐的棘刺形。沙漠角蜥只有一层这样的鳞片,布氏角蜥有两层。沙漠角蜥下颌左右两边只有一排巨大的点状鳞片,而布氏角蜥有2-3排。
喜有在松软沙土隐藏自己,当天气太冷或者太热的时候,就把自己埋进沙土里。
常见于沙地、蚁丘附近,灌木林、针叶林也能发现它的身影。与大多数角蜥一样,喜欢吃蚂蚁,占比45-90%。主要以石竹蚁属的蚂蚁为食。除蚂蚁外,还吃各种鞘翅目昆虫。值得一提的是,约有2%的个体只吃鞘翅目昆虫,可能与它们的分布有关。野生个体往往很难适应人工饲养环境,通常只有部分个体能够存活。人工饲养条件下,寿命约为10年,但很多个体活不到这个年龄,可能是由于摄入的食物与野外吃到差别太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