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东北林蛙(6)

    东北林蛙_雪蛤_哈士蟆
  • 东北林蛙:别名雪蛤_哈士蟆,为蛙形目、蛙科、蛙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(东三省、内蒙古)、日本、蒙古、韩国、朝鲜、俄罗斯。野生于森林、灌丛、草地、湖泊、水塘、沼泽和农田。1876年命名,无亚种。肉嫩味美,为传统野味菜肴,也是教学、研究常用实验动物。成体或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,均可入药,即哈士蟆和哈士蟆油,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。可滋补强身,治疗体弱气虚、神经衰弱、病后失调。提取哈士蟆油后的肌肉、骨骼和内脏等副产品可作为家禽、毛皮兽(如水貂、紫貂等)、鱼类的饲料。

    能大量捕食森林、牧草和农作物害虫,还是药、肉兼用的蛙类,经济价值极高。行动敏捷,能迅速避开敌害,不易捕捉。它在一年中的活动颇有规律,大致可分为上山入林期、森林生活期、出林下山期、冬眠期四个时期。

  • 科目分类:蛙类
    生存环境:湿地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棕色
    居住环境:两栖
    最大体型:7cm
    性情分类:温和
    寿命年限:7年
    适宜温度:23℃±4℃
    食物饲料:昆虫

  • 东北林蛙形态特征 >

    雄蛙体长6.3cm、雌蛙6.7cm左右。体较粗壮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钝圆而宽扁,突出于下唇吻棱钝而明显,颊部向外倾斜,颊面略凹陷鼻孔位于吻至眼前角的中央。前肢短,后肢较长,趾间蹼发达,外侧3趾间几乎为全蹼。与中国林蛙形态相近。但本体型较大而肥硕。体色多变,可随环境变化。多为灰褐、棕褐、深褐、红棕或灰棕色,上面多散以黑褐色或黑色斑点,有的个体却无斑点,背侧褶色略浅,为棕红色、浅褐色或棕色两眼间一般有一深色横纹。

  • 东北林蛙生活习性 >

    清明前后,即在3月末或4月初,随着冰层解冻而苏醒出盤,从河流、山溪陆续进入附近的平静河湾、水塘、水坑、沼泽或稻田等静水域内。之后经历出河、配对、产卵、休眠四个阶段。

  • 东北林蛙饲养方法 >

    幼体外鳃消失后的小蝌蚪开始自由摄取食物,主要以水底泥砂中的植物碎屑和水中的低等藻类为食,晴天多集群于浅水区摄食或游动。阴雨天则多分散活动于较深的水层或很少活动,夜间多沉入水下分散卧伏于水底或隐伏水草间。外鳃消失后的蝌蚪生长至25-30天,开始出现后肢,第39-42天,即在完成变态前3天出现前肢。成体主要捕食鞘翅目、直翅目、同翅目、双翅目、膜翅目和半翅目等各类有害昆虫,其次也食蚯蚓、蜘蛛及软体动物等。

  • 东北林蛙雌雄分辨 >

    雌蛙体型较大。雄蛙前肢粗壮,第一指上灰色或灰棕色状婚垫(刺)很明显,腹面观一般可分为4团,基部2团大,近腕部的1团显然大于指部的1团,其间界限清晰而无明显间距,近指端的2团很小,其间界限不分明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有红色雄性线。卵群呈团状黑褐色、灰褐色,外包两层胶质膜,外层较内层厚。蝌蚪生活时头体背面和尾肌多为黑褐色或黑色,少数为灰褐色、灰棕色或棕色腹部色略浅,尾鳍半透明,其上满布灰褐色或灰棕色斑点。

  • 东北林蛙繁殖方式 >

    雄蛙黄昏后鸣叫,雌蛙闻声而至。相会后,雄蛙追逐雌蛙,经抱对雄蛙便停止鸣叫。配对后多选择静水域的浅水处为产卵场。抱对时间长短不一,多数为5-8小时。0:00-8:00为产卵时间,产卵高峰多在黎明前。水温为5-8℃。排卵时间较短,一般在3-5分钟内可排出全部卵子。初产的团状卵群沉没于水下,经3小时左右,浮于水面。蝌蚪外鳃消失历时20天左右,从外鳃消失至变态成幼蛙需40天左右。所以,从卵产出起至变态成幼蛙止,需要60-70天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p/dongbeilinwa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香港湍蛙

      香港湍蛙


      头扁平,其长宽相等。吻圆而明显突出,吻长与眼径相等。吻棱明显,眼大,眼径与吻长相等,鼓膜隐蔽。原生地常出现在小瀑布附近的石上或瀑布里的石壁上,任流水飞溅和冲击,蝌蚪会用腹部的吸盘吸附在石上。

    • 北美牛蛙

      北美牛蛙


      因其鸣叫声宏亮,酷似牛叫而得名,是一种大型食用蛙。其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。牛个体硕大,生长快,产量高,目前己遍及各大洲,是世界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。

    • 青铜蛙

      青铜蛙


      只吃活饵,通常能到嘴巴里的食物都能解决掉。背外侧脊突出,与无侧脊的美国牛蛙形成对比。在不同环境下,颜色也会有不同的变化,有青铜色、棕色和浅绿色。某些稀少物种为蓝色。

    • 猪蛙

      猪蛙


      形态与一般青蛙相似,但个体比一般青蛙大,但比牛蛙小,最大个体500g左右。蛙体扁平,头小巨扁,虽然后肢粗大发达,但不善于跳跃。其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是上等的食用蛙,现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。

    • 日本林蛙

      日本林蛙


      在我国分布较广,能捕食多种农林害虫,是重要的捕食性两栖益虫。头长大于宽,吻端钝尖,出于下颌,吻棱钝,体色变化颇大,雄性一般为橄榄棕色,棕灰色或棕褐色,有的为绿灰色,腹下方略呈粉红色。

    • 泽蛙

      泽蛙


      外形酷似虎纹蛙,但体形稍小,趾间为半蹼。吻部较尖,上下唇有6-8条黑纵纹,两眼间有V字形斑,肩部一般有W字形斑,部分个体还有宽窄不一的青绿色或浅黄色脊线纹。是分布非常广泛的田间除害虫高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