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副栉龙(5)

    副栉龙_拟栉龙_似棘龙_副冠栉龙_沃克氏副栉龙_小号手副栉龙_短冠副栉龙
  • 副栉龙:别名拟栉龙_似棘龙_副冠栉龙_沃克氏副栉龙_小号手副栉龙_短冠副栉龙,为鸟臀目、鸭嘴龙科、副栉龙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北美洲,生活于白垩纪晚期,化石发现于加拿大埃布尔达省、美国的新墨西哥州与犹他州。1922年命名。副栉龙属已发现3个成员:模式种沃克氏副栉龙、小号手副栉龙、短冠副栉龙。当它们在暗夜或丛林中,就像变色龙一样,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很难被掠食者发现。

    副栉龙属植食性中大型恐龙,是鸭嘴龙类的典型代表。因头部修长的,向后弯曲冠饰而著名。专家推测,其冠饰可能是吸引异性的工具,或者为发声的共鸣器,或调节体温。可2足或4足方式行走,觅食多为4足行走,逃跑则多为2足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鸟龙
    生存环境:丛林
    颜色分类:黄色_褐色
    居住环境:地栖
    最大体型:1100cm
    性情分类:温和
    寿命年限:50年
    适宜温度:26℃±4℃
    食物饲料:植食

  • 副栉龙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9-11m,重可达3t以上。它头颅骨与冠饰可超过2m。它头冠中有一个细管,空气经过时会发出声音,副栉龙用它进行交流。前肢十分健壮,既可以在行走的时候支撑身体,又可以用来游泳和涉水。

  • 副栉龙生活习性 >

    群居性,有敏锐的听和嗅觉,发现危险会用头冠发出警报信号。

  • 副栉龙饲养方法 >

    它们以植物为食,栖息地长着许多常绿树木、蕨类植物及少量开花植物。在进食的过程中,会保持警惕性,一旦发现敌害靠近,会迅速地逃离。它灰暗的皮肤也是躲避天敌有效的伪装工具。

  • 副栉龙雌雄分辨 >

  • 副栉龙繁殖方式 >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p/fuzhilong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橡树龙

      橡树龙


      橡树龙属家族前肢短小,后肢较为粗大强健。主要以2足行走,擅长奔跑,是奔跑速度最快的恐龙之一。奔跑时,长长的尾巴用于保持身体的平衡。它的头部较小,牙齿较弱,只能以柔软鲜嫩的植物作为食。

    • 埃德蒙顿龙

      埃德蒙顿龙


      它是体型庞大的植食性恐龙,是鸭嘴龙科家族体型最大的成员之一。因为它的性情比较温和,危险系数较低,所以在侏罗纪公园电影中,与似鸡龙一起,出现在大草原上供游客乘坐越野车近距离接触。

    • 大鸭龙

      大鸭龙


      大鸭龙属为平头类鸭嘴龙。大部分时间在陆地上度过,也会跳入水中逃避敌人。它十分机敏,依靠发达的视力,听力和嗅觉,能逃过大部分敌人的追捕。可采2足或4足方式行走。可能在搜寻食物时以4足方式行走,在奔跑时改采2足模式。

    • 冠龙

      冠龙


      冠龙属是鸭嘴龙家族体型较大成员,尾巴又长又粗,性情温和的它奔跑速度很快,跑动起来如同一辆呼啸而过的公共汽车,带起的尘土都能够震慑敌人。它用没牙的喙咬断细枝或树叶、松针,然后用后面成排的牙齿间咀嚼。

    • 赖氏龙

      赖氏龙


      赖氏龙属成员有着独特的斧状头冠,又高又扁,且指向前方。其中,在墨西哥发现的窄尾赖氏龙是最大型的鸟臀目恐龙之一,身长可达15m以上。赖氏龙属的近亲为冠龙、亚冠龙,它们的差别在于冠饰外形,分类上有时也将它们归类于赖氏龙族。

    • 满洲龙

      满洲龙


      作为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恐龙,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,享有“神州第一龙”的美誉。我国分布最北的恐龙,因发现于满洲而得名。我国第一只按科学规则命名的恐龙,2013年,入选中国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