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鼓腹咝蝰(7)

    鼓腹咝蝰_鼓腹蝰蛇_鼓腹毒蛇
  • 鼓腹咝蝰:别名鼓腹蝰蛇_鼓腹毒蛇,为蛇目、蝰科、咝蝰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非洲撒哈拉以南至好望角地区,及亚洲西部。除沙漠及雨林外,所有地区均可能出现,草原岩石堆中尤为多见。善于伪装,常以毛虫般的伸缩直线行进,被骚扰时,变回正常蠕动,并发出较大的声音,紧密盘卷,上身呈S形,准备攻击。攻击范围可达身长1/3,力度很大,牙会穿透皮肉,插得很深。狠咬一口便马上放开,恢复攻击姿势,很少缠住猎物,在非洲致死人数名列前茅。它100毫克毒素就能使成人25h内死亡,最大排毒量可达750毫克,可以杀死4-5个成人。

    毒性最强蝰蛇之一、非洲最常见的毒蛇之一,在非洲分布广泛,易与人类交集,且伪装性强、性情暴躁、毒腺发达,能制造大量致命的毒素。它毒牙较长,被它咬到,毒液很快就会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,极易造成死亡事件。

  • 科目分类:蝰蛇
    生存环境:草原
    颜色分类:褐色_棕色
    居住环境:洞栖
    最大体型:190cm
    性情分类:危险
    寿命年限:18年
    适宜温度:26℃±4℃
    食物饲料:肉食

  • 鼓腹咝蝰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1-1.9m,重可超6kg。因圆鼓鼓的肚子而得名,周长可达40cm。头呈三角形,粗壮及较为圆钝,比颈部更为粗大。嘴部鳞片细小。每根颚骨上各有两只毒牙。头上有两条明显的深纹,头两侧有两条深色斜纹,由眼睛伸展至上唇。瞳孔颜色由金色至银灰色。身体的颜色由草黄色至浅褐色、橙色或红褐色。腹部呈黄色或白色,有一些较疏的深点。外观颜色通常较深较普通,但在东非高原及南非开普省,则有鲜艳的黄色及黑色斑纹。

  • 鼓腹咝蝰生活习性 >

    白天懒洋洋的,无精打采,但一到晚上,就精神抖擞,捕捉老鼠。不甚怕人,人靠近也不急于躲开,很容易在黑暗中踩上,造成致命的伤人事件。

  • 鼓腹咝蝰饲养方法 >

    是夜间出没的,埋伏伏击猎物。猎物包括小型哺乳动物、鸟类、两栖类及蜥蜴。人工饲养只要每周投喂一只老鼠即可。野性较强,受到威胁,会发出很大的声音。

  • 鼓腹咝蝰雌雄分辨 >

    雄蛇通常比雌蛇大,且尾巴亦较长。下尾部鳞片14-38块,雌蛇只有少于24块下尾部鳞片。幼蛇的头有金黄色斑纹,腹部延伸至两侧的鳞片呈粉红色至红色。

  • 鼓腹咝蝰繁殖方式 >

    卵胎生。雌蛇会产生信息素来吸引雄蛇,并与多条雄蛇同时交配。每胎可产50-80条幼蛇。一条在捷克动物园内来自肯尼亚的雌蛇,曾一次生了156条幼蛇,是现今世界纪录的保持者。幼蛇长约12-18cm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p/gufusikui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圆斑蝰

      圆斑蝰


      山蝰属唯一物种,具管牙的剧毒蛇,无颊窝。可产生两种毒素,一种是出血性毒素,另一种是神经毒素,能具备这两种毒素的蛇是十分少见的。中毒者出现像中风的症状,圆斑蝰咬死人的案件在亚洲蛇类中居冠。

    • 毛鳞树蝮

      毛鳞树蝮


      小型的有毒蛇类,蛇毒为出血性毒素,毒性猛烈。多于夜间出没,因鳞片呈毛状翻起,而得名。它是攀树能手,主要生活于树上,也会攀爬盘旋于芦苇丛、灌木茎部,甚至一些花卉或树枝的末梢。

    • 鳞树蝰

      鳞树蝰


      体色艳丽多变,是相当适合人工饲养的蛇类。虽然有毒,但不至于致命,且攻击性不强。体型较为细小,头部偏向宽阔,呈三角形,与颈部有明显分野。鼻端圆钝。双眼偏大,瞳孔呈椭圆形。

    • 加蓬蝰蛇

      加蓬蝰蛇


      毒性极强,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之一,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毒牙,毒牙长达5cm,且毒液的产量远超其他蛇类。非洲最重的毒蛇,身体粗壮,头宽大,口鼻上有二角状凸起。身上花纹醒目,有浅黄色、紫色和褐色的长方形和三角形花纹。

    • 跳蝮

      跳蝮


      中美洲十大致命毒蛇排名第9,拥有相当短粗、健壮的身体,没有抓缠能力,因拥有跳向敌人,进行攻击能力而得名,其跳跃距离甚至可超过体长。与其他蝮蛇不同,咬人后不会马上放开,反而紧咬不放,就像蝮蛇中的斗牛犬一般。

    • 东部菱背响尾蛇

      东部菱背响尾蛇


      世界体型最大最重的响尾蛇,美国十大致命毒蛇排名第3。它块头很大,毒液多且毒性很强,每年都有1-2人被响尾蛇咬伤而死亡。它最为可怕之处在于,死后一小时内,仍可以弹起袭击。即使头部切除后,仍有咬噬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