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灰鼠蛇(5)

    灰鼠蛇_索蛇_土蛇_黄梢蛇_过树蛇_过树龙_上竹龙_过树榕_跳树标_黄肚龙_高山标蛇
  • 灰鼠蛇:别名索蛇_土蛇_黄梢蛇_过树蛇_过树龙_上竹龙_过树榕_跳树标_黄肚龙_高山标蛇,为蛇目、游蛇科、鼠蛇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、中南半岛、印度、泰国、印尼,我国分布于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栖息于丘陵和平原地带,多见于田基、路边、沟边的灌木林中,在水田,溪流、溪边石上或草丛中也可见到。1837年命名。中国重要的经济蛇类之一,具有祛风除湿、舒筋活络的功效,主治风湿性关节炎、麻痹、瘫痪等症。其胆制成蛇胆酒、蛇胆陈皮、蛇胆川贝等中成药,具有消痰止咳作用。20世纪50年代数量达230万条,进入21世纪后下降到30万条。

    无毒,可作为宠物饲养。可入药治风湿症,与金环蛇、眼镜蛇合称三条蛇,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食用蛇类,去内脏后,是三蛇酒和五蛇酒的原料之一,也是三蛇胆酒的原料。在被捉住时,有断尾逃逸的习性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锦蛇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黄色_棕色
    居住环境:洞栖
    最大体型:180cm
    性情分类:温和
    寿命年限:16年
    适宜温度:26℃±4℃
    食物饲料:肉食

  • 灰鼠蛇形态特征 >

    体长120-180cm。蛇体略细长,眼大而圆。背面棕褐色或橄榄灰色,躯干后部和尾背鳞片边缘黑褐色,整体略显网纹。上唇和背面灰褐色,体中、后部每一背鳞中央有黑褐色纵线,前后缀连成黑褐色纵纹。腹面淡黄色。颊鳞2-3枚,前半段体色灰棕,后半段体鳞鳞缘棕黑,略显网状纹。

  • 灰鼠蛇生活习性 >

    行动敏捷,性情温顺,胆子小,一般不主动袭击人。常攀援于溪流或水塘边的灌木或竹丛上,故广西群众称它为过树龙。有时也到地上寻找食物。昼夜活动,阵雨后太阳出来时,常遇见于路边、沟边的灌木顶上,等待太阳光的照射,晚间也蜷伏于竹枝上。

  • 灰鼠蛇饲养方法 >

    捕食树蛙、雨蛙、蜥蜴,也食小鸟、其它蛙类。11月开始冬眠,在田基、墓地向南的鼠洞内越冬,冬眠期随每年气温变化而有异,广西南部三月即苏醒活动。

  • 灰鼠蛇雌雄分辨 >

  • 灰鼠蛇繁殖方式 >

    卵生,卵生。5-6月产卵,每次产卵2-10枚。5-6月间产卵,卵产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,有护卵现象。35-47天孵化。根据统计,灰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2%,受精卵占产卵数的77%,孵化率占受精卵数的59%,自然成活率可达30%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p/huishushe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棕黑锦蛇

      棕黑锦蛇


      体色大多棕黑,伴有明亮的黄色花纹,色彩艳丽,非常漂亮。目前已人工繁殖成功,性情比较温和,不受威胁时,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,并且无毒,已成为宠物蛇玩家手中的热门品种,是非常适合新手饲养的宠物蛇品种。

    • 黑眉锦蛇

      黑眉锦蛇


      大型无游蛇,世界上唯一有夏眠习性的蛇类,眼后有2条明显的黑色斑纹延伸至颈部,状如黑眉。善攀爬,极为喜食鼠类,常因追逐老鼠出现在农户的居室内、屋檐及屋顶上,在南方素有“家蛇”之称,被人们誉为“捕鼠大王”,年捕鼠量多达150-200只。

    • 狐狸蛇

      狐狸蛇


      是躯干较粗、尾部较短的北美洲锦蛇,与蝰蛇科品种体形、花纹非常相似。在世界各国的爬虫宠物市场中,都较为冷门,市面流通很少,但很容易饲养。因为其肛门处有独特的腺体,分泌物味道如同火狐的麝香,因此得名。

    • 滑鼠蛇

      滑鼠蛇


      无毒,性情较凶猛,攻击速度快,但也惧怕人类。其颜色斑纹各异,和灰鼠蛇的最大区别是其腹部的颜色不是像灰鼠蛇那样黄。入选三蛇酒和五蛇酒的首选代表蛇之一,有药用价值,具有祛风除湿、舒筋活络的功效,主治风湿性关节炎、无名疼痛等症。

    • 红点锦蛇

      红点锦蛇


      系古北界蛇种,半水栖蛇类,性凶猛、活泼、敏捷,食性广、长势快,捕食蛙、蜥蜴、鸟、鸟卵及鼠类,甚至其他蛇。白天活动,人工饲养时,性情驯和,但在受惹逗时则可能进行回击。

    • 澳东蛇

      澳东蛇


      澳洲长期与其他大陆隔离,拥有着独立,且十分特殊的生态系统,也有丰富的蛇类资源,且形态与其他蛇类有较大差别,澳东蛇就是其中之一。夜行性有毒蛇类,但也偶有白天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