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
  • 绿鬣蜥(7)

    绿鬣蜥_IG_美洲绿鬣蜥
  • 绿鬣蜥:别名IG_美洲绿鬣蜥,为蜥蜴目、美洲鬣蜥科、美洲鬣蜥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南美洲、中美洲及其周边岛屿。栖息于邻近溪流的热带雨林,通常活动于森林的树冠层,所以在饲养环境上,水盆是不可缺少的设备。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-林奈在1758年正式命名,两世纪以来,已有大量亚种已被认证。

    通常被称为IG,是美国最欢迎的爬虫宠物蜥蜴。由于宠物市场需求量很大,南美洲各国都有大规模的专业养殖场进行人工繁殖,是产销量最大的蜥蜴品种之一。美国每年都从中、南美洲的养殖场大量进口,几乎每个宠物店都能找到它。

  • 科目分类:鬣蜥
    生存环境:丛林
    颜色分类:黄色_绿色
    居住环境:树栖
    最大体型:200cm
    性情分类:温和
    寿命年限:20年
    适宜温度:30℃±4℃
    食物饲料:植食

  • 绿鬣蜥形态特征 >

    体形庞大,体长可达2m左右,重可达8kg。幼年时体色通常呈绿色,以此伪装来躲避天敌的视线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绿色会慢慢褪去,取而代之的颜色会是浅黄色、浅蓝色或者棕色等。其他身体特征包括背部的梳齿状鳞片,尾部黑色的环状条纹以及成年雄性个体大而下垂的喉扇。超长的尾巴在危急时也会自行断落以自保,所以在把玩时要小心尾巴,不过断落的尾巴会再生,所以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。

  • 绿鬣蜥生活习性 >

    它的外表会让人联想起凶恶的恐龙或鳄鱼,但实际上,它却是胆小、温驯的动物。它一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树枝上度过。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射入丛林,便开始了一天的活动。这时它便离开夜间休眠的栖息场所,爬向高处以寻找最佳的曝晒位置。就这么懒洋洋地休憩在树梢,尽情享受着阳光的恩赐,一晒就是整个上午。中午时分,开始四处觅食。

  • 绿鬣蜥饲养方法 >

    生长迅速,需要巨大的饲养空间。温度:白天晒点31-34℃,32℃比较适宜,最高不能超过35℃。箱内其它位置温度在28度左右,夜间25-28℃,最高不超过35℃。湿度:60%-80%以上。它们算得上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,主要以植物的叶子、花和果实为生。侧重挑选钙磷比为2:1的植物,如芜菁、羽衣甘蓝、南瓜、芒果和欧洲防风草,并尽量避开含草酸含量高的食物。野外环境寿命10-15年,人工饲养寿命可达20年以上。饲养必须注意灯距,以免发生烫伤的意外。

  • 绿鬣蜥雌雄分辨 >

    绿鬣蜥后腿内侧有股孔,雄性股孔一般大于雌性,雄性颈部的肉垂大于雌性。

  • 绿鬣蜥繁殖方式 >

    初生幼蜥需要2年的时间才能成年繁殖。交配在树上进行,交配后的雌性绿鬣蜥会将卵产于地上挖出的洞穴中,掩盖覆土后就不会再理会卵窝,因此孵化的幼蜥从小就得自力更生。产卵数量很大,常一窝产卵30-50枚,经75-90天孵化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p/lvliexi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沙漠角蜥


      拥有奇特的喷血防身术。它能使眼底血管破裂,从眼睛里喷出血珠,用这种“危险的自残游戏”来吓退敌人,从而拯救自己的生命。还能利用多刺的、锋利的“铠甲”收集露水。这些露水在能甲胄上凝结起来,然后慢慢流入口中。

    • 海地弹簧蜥


      性格极其活跃,非常喜欢快速的爬行和跳跃,兴奋时,如日光浴、进食、逃跑、同类间交流以及见到饲主时,会上下点头并伴有其招牌动作:尾部如弹簧般卷曲,并高举于身体上方。

    • 地鬣蜥


      成体以灰褐色为主,头颈部、腹部为明艳的黄色。擅长挖掘,敌人靠近时,会立刻钻入岩石中躲藏。若无处可躲时,会以猛冲的方式逃开。与海鬣蜥相比,吻部较尖,尾部断面浑圆,并不侧扁。外形略显愚蠢。

    • 沙漠鬣蜥


      体色为灰褐色带有灰白色斑纹,腹部与两侧为白色。非常机警且行动敏捷。虽属冷血动物,但在爬行动物中,属体温偏高的品种,实际体温通常只比人类的低12℃,所以并不是真正的冷血。

    • 犀牛鬣蜥


      因头部两个凸起酷似犀牛而得名。它的蛋是所有蜥蜴中最大的。颈部、背部延伸至尾部有棘刺,从脖颈到尾部的棘刺逐渐缩小,到尾端几乎消失不见。嘴后两侧有囊袋可以储存营养。

    • 蓝岩鬣蜥


      来自避税天堂开曼,极其珍稀,寿命可达69年,是蜥蜴中的老寿星。初面会让人感觉凶猛可怖,其实它们性情温顺,也比较聪明。它头顶上有一个光敏器官,被称为颅顶眼,像神话里的二郎神杨戬,这就它神奇的第三只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