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罗鳄:别名非洲鳄,为鳄目、鳄科、鳄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及东南部地区,在马达加斯加岛也有分布。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,野生于湖泊、河流、淡水沼泽、盐水河口区域。通常用嘴和脚挖掘洞穴栖息。成年尼罗鳄还会吞下石块,以作压舱物之用,有助于它在水底保持平衡。因其珍贵的皮革而遭到人类的肆意捕杀,在尼罗河一带,尼罗鳄一度濒危,后经人工养殖等保护措施后,种群数量才逐渐恢复。
非洲最大的鳄鱼、非洲最大的爬行动物,体形仅次于最大的湾鳄,它还是23种鳄鱼中,被人类研究最多的一种。性情十分凶残,但对一种叫做牙签鸟的小鸟却非常友好。这种小鸟经常在尼罗鳄身上和嘴里找虫子吃。
体长2-6m,重225-1000kg。体型非常庞大,体色为橄榄绿至棕色,有黑色的斑点及网状花纹。它第四齿由上颚的V字形凹陷中向外面突出。有5枚前颌齿,13-14枚上颌齿,14-15枚颌齿,其总数为64-68枚。尼罗鳄非常强壮,尾巴强而有力,善于游泳。尼罗鳄的躯干背面有坚固的厚鳞甲6-8纵列,四肢的外侧有锯齿缘,趾间有蹼。
性情十分凶猛,会袭击人类。喜欢在水中生活,但非洲很多地区有旱季和雨季之分。一到旱季,就会有大量动物因缺水而死亡。为了生存,它在河岸上挖掘洞穴。旱季进洞躲藏,直到下雨季来临。
野生情况下,幼鳄常以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、小型爬行动物、鱼类、昆虫等为食。成体捕食羚羊、水牛等大型脊椎动物。人工饲养通常10雄20雌,或20雄30雌,养于大池。分养是以1雄1雌,或1雄2雌饲养于一池中。优点是受精率高,容易跟踪观察和管理及收集资料。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,投资大,饲养成本高。不论是群养还是分养,密度都要合理,而且种鳄池都要水陆各占一半。要保持环境安静,避免干扰。寿命为70-90年。
幼体尼罗鳄呈深黄褐色,身体和尾部有明显的横带纹.成年后横带纹的颜色变淡。
12-15岁性成熟。多数鳄一年只繁殖1次,但尼罗鳄在其栖息地若一年出现两个旱季,即可繁殖2次,它们的交配产卵期和旱季的开始有密切的关系。雌鳄护巢行为明显。雌性尼罗鳄会于沙质的河岸挖洞造巢,每次可生25-80只卵,孵化期大约3个月,刚刚孵化出的幼鳄全长30厘米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