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脆蛇蜥:别名地鳝_锡蛇_细蛇蜥_云南蛇蜥,为蜥蜴目、蛇蜥科、脆蛇蜥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西藏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。野生于山坡干地,营穴居生活,喜隐伏在石块及树根下,也栖息在枯枝残叶下或山区路旁浅洼中。1845年命名。2000年林业局列入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,我国2级野生保护动物。
身体体细长,无四肢,外形与蛇非常相似,但它属于蜥蜴目。形态与脆蛇蜥相似,但身形较瘦细。外形与蛇的显著差异有:腹部鳞片不是宽短的鳞片,而是有多行于背鳞相似的鳞片。
雄蜥最大身长17cm,尾长41cm。雌蜥最大身长15cm,尾长37cm。尾长约等于或略超过头体长的2倍。鼻鳞与单枚前额鳞之间有3枚小鳞片。耳孔略呈圆形,与鼻孔等大或略大于鼻孔。体两侧从颈后到肛前各有1条纵沟,纵沟间的背鳞14-16行。中央10-14行鳞片较大起棱,前后棱相连成纵脊。尾部背腹面鳞片均起棱。
多夜间外出觅食,主要吃昆虫。
雄蜥体型较大。体背暗褐色,两侧具黑纹,雄蜥体前段有蓝色横斑。雌蜥背面具黑色斑点,体侧纵沟上下各有1条黑褐色纵线。
每年7-8月产卵,每窝卵4-7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