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哺乳鸟类爬行鱼虾海水昆虫花卉绿植多肉水草作物好文商品
  • 细脆蛇蜥(6)

    细脆蛇蜥_地鳝_锡蛇_细蛇蜥_云南蛇蜥
  • 细脆蛇蜥:别名地鳝_锡蛇_细蛇蜥_云南蛇蜥,为蜥蜴目、蛇蜥科、脆蛇蜥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西藏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。野生于山坡干地,营穴居生活,喜隐伏在石块及树根下,也栖息在枯枝残叶下或山区路旁浅洼中。1845年命名。2000年林业局列入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,我国2级野生保护动物。

    身体体细长,无四肢,外形与蛇非常相似,但它属于蜥蜴目。形态与脆蛇蜥相似,但身形较瘦细。外形与蛇的显著差异有:腹部鳞片不是宽短的鳞片,而是有多行于背鳞相似的鳞片。

  • 科目分类:蜥蜴
    生存环境:灌丛
    颜色分类:红色_黄色
    居住环境:地栖
    最大体型:58cm
    性情分类:温和
    寿命年限:12年
    适宜温度:25℃±4℃
    食物饲料:昆虫

  • 细脆蛇蜥形态特征 >

    雄蜥最大身长17cm,尾长41cm。雌蜥最大身长15cm,尾长37cm。尾长约等于或略超过头体长的2倍。鼻鳞与单枚前额鳞之间有3枚小鳞片。耳孔略呈圆形,与鼻孔等大或略大于鼻孔。体两侧从颈后到肛前各有1条纵沟,纵沟间的背鳞14-16行。中央10-14行鳞片较大起棱,前后棱相连成纵脊。尾部背腹面鳞片均起棱。

  • 细脆蛇蜥生活习性 >

  • 细脆蛇蜥饲养方法 >

    多夜间外出觅食,主要吃昆虫。

  • 细脆蛇蜥雌雄分辨 >

    雄蜥体型较大。体背暗褐色,两侧具黑纹,雄蜥体前段有蓝色横斑。雌蜥背面具黑色斑点,体侧纵沟上下各有1条黑褐色纵线。

  • 细脆蛇蜥繁殖方式 >

    每年7-8月产卵,每窝卵4-7枚。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添加原文链接:
    https://sbike.cn/p/xicuishexi/


    • 其它相关主题

    • 无耳巨蜥

      无耳巨蜥


      它昼伏夜出,半水栖半穴居,因此很难被人观察到,是非常神秘的大型蜥蜴,与西方传说中的神龙极为神似,因没有外耳孔而得名。它虽无外耳孔,但它是有听觉能力的。它擅长游泳和潜水,能在水下潜很长时间。

    • 巴顿氏蛇蜥

      巴顿氏蛇蜥


      它是蛇蜥科分布最广的成员,也是澳洲最大的蛇蜥,不仅遍及大洋洲大陆,也见于新几内亚南部。多数蛇蜥科成员体长不到半米,口鼻部短,穴居捕食昆虫,而澳蛇蜥属成员体长超过半米,口鼻部长,捕食其他蜥蜴。

    • 三线脆蛇蜥

      三线脆蛇蜥


      体型较大的蛇蜥品种,在北美洲十分常见,也是很热门的宠物蜥蜴品种,在国内市场比较少见。它行动较为迅速,被捕获时会自断尾来逃生。需要的空间较大,饲养箱高度要超过50cm,或者加盖以防越狱。

    • 脆蛇蜥

      脆蛇蜥


      营地下洞穴生活,洞穴多匿藏在草根、树根下,隐蔽、向阳而背风。善游泳,动作似蛇。不论是成蜥还是雏蜥,泄殖腔内均能放出一种特殊的臭味,雏蜥更为明显,能用于驱离敌害,或寻求异性。活动时,成蜥时常发出微弱而尖细的叫声。

    • 帝王蛇蜥

      帝王蛇蜥


      日行性,地栖型,虽无四肢,外形似蛇,但它却是蜥蜴目物种。从外观看来并无四肢,但仍留有退化痕迹。具有眼睑及耳孔等构造,能轻易地与蛇类区别开来。数量稀少且生性隐密,且生存地区远离人类,不易见到。

    • 台湾草蜥

      台湾草蜥


      日行性蜥蜴,常清晨在地面或岩石上晒太阳,晚上则在芒草叶上睡觉。食性较广,主要以小型节肢动物为食。2000年8月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