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眼镜蛇:别名白颈乌_扁颈蛇_饭铲头_饭匙倩_饭匙枪_黑炭扑_扁头蛇_舟山眼镜蛇,为蛇目、眼镜蛇科、眼镜蛇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中国、台湾、老挝、越南北部,我国分布于长江以南海拔70-1600m的大部分省份,栖息于平原、丘陵和低山。多见于耕作区、路边、池塘附近、住宅院内。中华眼镜蛇许多动物园均饲养少量供观赏,但多不能越冬,翌年又从野外捕来。一些养蛇场也有饲养,但很少能顺利繁殖下一代,所以市面上大多是野外捕回来的野生蛇。中华眼镜蛇1994-2014年间数量下降了30-50%。
为大型前沟牙类毒蛇,分泌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,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。通常为黑褐或暗褐,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。受惊扰时,竖立前半身,颈部平扁扩大,作攻击姿态,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“眼镜”状斑纹。
全长150-200cm。体型中等偏大,没有颊鳞,背面黑色或黑褐色,颈背有眼镜状斑纹(双圈或其各种饰变),通身有白色细环纹,年幼个体尤其明显,而年老个体则模糊不显。
多于白昼活动,每年5月前后出蛰,11月进入冬眠。
中华眼镜蛇食性广泛,蛙、蛇为主,鸟、鼠次之,也吃蜥蜴、泥鳅、鳝鱼及其他小鱼等。
中华眼镜蛇卵生,5-6月交配,7-8月产卵7-19枚,卵长径42-54毫米,短径26-31毫米,孵化期1.5-2个月,刚孵出子蛇全长约200毫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