菖蒲:别名泥菖蒲_野菖蒲_臭菖蒲_山菖蒲_白菖蒲_剑菖蒲_大菖蒲_藏菖蒲,为泽泻目、天南星科、菖蒲属、南星系列挺水水草,原产于世界各地亚热带、温带地区均有分布,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。野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水边、沼泽湿地或湖泊。1753年命名,共7个亚种,1个变种。夏、秋之夜,燃菖蒲、艾叶,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。用菖蒲制作的盆景,极富诗意,又有抗污染作用,还可作香料或驱除蚊虫。古人夜读,常在油灯下放一盆菖蒲,吸附空气中微尘,可免灯烟熏眼之苦。茎、叶可入药。花、茎香味浓郁,具有开窍、祛痰、散风的功效,可祛疫益智、强身健体。
园林绿化常用的水生植物,叶丛翠绿、端庄秀丽、具有香气,适宜水体及水景岸边绿化,也可盆栽或作草缸布景。叶、花序可作插花材料。植株芳香浓郁,是我国传统文化驱邪的灵草,民间端午节会挂菖蒲于门窗,或饮菖蒲酒祛邪。
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状茎粗壮、横走、稍扁、分枝,外皮黄褐色,芳香,肉质根多数,具毛发状须根。叶基生,向上渐狭。叶片剑状线形,基部宽、对褶,中部以上渐狭,草质,绿色,光亮。中肋在两面均明显隆起,侧脉3-5对,平行,纤弱,大都伸延至叶尖。
室内多水培,只要清水不涸,可数十年不枯。室内栽培可选择中等深度的玻璃器皿,以卵石、石子、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,加水置于光线充足处即可。适温20-25℃,10℃以下停止生长。喜冷凉湿润气候,阴湿环境,耐寒,忌干旱。菖蒲还是极好的“绿色农药”。将菖蒲根茎500克捣烂后,加水1-1.5千克熬煮两小时,经过滤所得的原液,兑水3-6千克,可有效防治稻飞虱、稻叶蝉、稻螟蛉、蚜虫、红蜘蛛等虫害。
播种: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,在室内进行秋播,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,在20℃左右的条件下,早春会陆续发芽,后进行分离培养,待苗生长健壮时,可移栽定植。分株:在早春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,洗干净,去除老根、茎及枯叶、茎,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,每块保留3-4个新芽,进行繁殖。在生长期进行分栽,将植株连根挖起,洗净,去掉2/3的根,再分成块状,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、新生根。
花期2-9月。花序柄三棱形,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,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,狭锥状圆柱形。花黄绿色,子房长圆柱形。浆果长圆形,红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