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胜鸟:以色列国鸟,头顶羽冠长而阔,呈扇形,停歇或在地面觅食,羽冠张开,遇惊或飞起后则立即收贴于头上。飞行时双翅扇动缓慢,成一起一伏的波浪式前进。性情较为驯善,不太怕人。鸣声似“扑-扑-扑”,粗壮而低沉。粪便富含粪肠球菌,混合它身上的恶臭油脂会形成二甲基硫化,毒性极强,闻到会让人头晕目眩,弄在身上应立即处理干净。
鹌鹑:鹌鹑肉和蛋营养丰富,味美适口,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。战国时代,被列为六禽之一,成为筵席珍肴。西汉时,我国驯养鹌鹑赛斗和赛鸣,到了明、清年间,斗鹑已更是成了达官贵人的一种赌博方式。
值得一提的是,欧洲的野生鹌鹑有一种强大的自卫手段,每到冬季迁徙季节,为了与迁徙路上的捕食性天敌抗争,吃了毒芹种子的鹌鹑就会变得有毒,土耳其历史上记载了不少吃鹌鹑中毒而死的案例。
蓝顶鹛鸫:有毒鸟类,但它的毒素不是自己生产的,而是源于食用的有毒甲虫,这些甲虫含有高浓度的箭毒蛙毒素。这种致死性的毒素并不会对它造成伤害,它还会把吸收到的毒素分泌到皮肤和羽毛上,它还会将毒素特意的涂在羽毛上,成为抵御天敌和寄生虫的武器。
距翅雁: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雁,形态介于雁类和鸭类之间。它其貌不扬,实暗藏危险。平时喜食有毒甲虫,这种甲虫的毒素,十毫克就有可能致命。不仅如此,它翅膀的关节上还有尖刺,如果被刺伤,都会有中毒甚至死亡的可能,每年非洲都会有因吃距翅雁而死亡的事件发生。
黑头林鵙鹟:林鵙鹟属成员,是已知极少数能运用毒素进行自我防卫的鸟类之一。并会采用合作的繁殖方式,繁育后代。捕食有毒昆虫时,将昆虫所携带高箭毒蛙毒素沉积在羽毛、皮肤中。人类接触它,会产生强烈的刺痛感、长时间麻木感、打喷嚏及流泪、眼部灼烧感。
因其羽毛和皮肉含剧毒,不能食用,当地土著人也称之为“垃圾鸟”。中毒较为严重的时候,会出现剧烈呕吐、心律失常,数小时即可致人死亡。值得一提的是,啸鹟科的很多成员都拥有此项御敌本领,这里至列举其中的佼佼者,其他成员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以上评选只代表Sbike识百客动植物百科观点,若有遗漏望您留言补充,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。
注:本文为Sbike识百客动植物百科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